「本文来源:四川日报」
又到了迁徙的季节每年七月下旬开始在可可西里卓乃湖三个月大的藏羚羊“羚羚”和妈妈跟着藏羚羊羊群大部队踏上了回家的路出发六七天它们已经从卓乃湖走到了五道梁整整公里避天敌、觅食物、穿公路、过桥洞……雪山脚下,远处是货车停车排队安静等待,近处是百余只大小藏羚羊横穿青藏公路。这是连日来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安全回迁的场景。
藏羚羊、角马和驯鹿的大迁徙被称为全球最为壮观的三种有蹄类动物大迁徙。我国藏羚羊保护专家、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吴晓民说:“藏羚羊迁徙行程往返最长可达上千公里,但迁徙原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最/新/消/息藏羚羊大规模迁徙产仔结束
据新华社西宁8月26日电记者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获悉,今年可可西里藏羚羊大规模迁徙产仔于近期结束,监测数据显示回迁藏羚羊数量稳步增长。
可可西里管理处五道梁保护站巡山队员观测,今年5月2日,首批待产雌性藏羚羊通过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动物通道向产仔地可可西里卓乃湖进发;7月上旬开始,结束产仔的雌性藏羚羊携幼仔陆续返回原栖息地。记忆说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苏建平说,藏羚羊迁徙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有蹄类动物大迁徙之一,每年它们都要成群结队翻过昆仑山,蹚过冰河,历经千难万阻,始终坚持不懈,往返行程可达上千公里。其中究竟暗含着怎样的“生态密码”,仍待科学家持续探索。
连续15年实地研究藏羚羊迁徙的苏建平认为,藏羚羊迁徙可能源自一种“种群集体记忆”。年至年前,青藏高原处于暖湿期,森林、灌木在可可西里大范围延伸。由于藏羚羊偏好栖息于开阔草地,其种群开始向较寒冷的北方迁徙。
“到了冬天,随着北方被大面积积雪覆盖,可可西里及更南地区的树叶开始脱落,藏羚羊又南迁觅食。这样年复一年、代代相传,季节性迁徙就成为藏羚羊种群的集体记忆,至今仍影响着它们的行为。”苏建平说。然而,这一结论也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基因说
适者生存,通过迁徙自然淘汰了一些老弱病残者,存活下来的优胜者继续背负着繁衍后代、传递基因的使命。而且,藏羚羊集中产仔后,也可以与其他种群交配生产,利于基因之间的交流,增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气候说
和栖息地相比,产仔地海拔相对较低,气候环境相对较好,母藏羚羊是为了到一个环境更好的地方繁育下一代而进行迁徙。不过通过实际观测,有的产仔地如卓乃湖,六七月份的气候环境和栖息地相比,也未见明显优越。食物说
根据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适应进化与濒危物种保护课题组成员连新明副研究员的研究,相比藏原羚、野牦牛等其它动物,藏羚羊尤其是雌性藏羚羊的攀爬能力不够强,在栖息地高郁闭度的环境中,无法主动登高以获得山上开阔地带的食物。
有人认为,产崽地水草丰美,有利于母藏羚羊的生产和小藏羚羊的生长。但科学家在实地调查后发现,在卓乃湖植被并非明显优越,尤其是湖泊外围大部分地区植物稀少,食物资源并不充足。后来,有人猜测大迁徙和卓乃湖等地“水质”有关,有利于藏羚羊母子的存活,但是科学家并没有在可可西里水质中检测出什么“特殊物质”。天敌说
有人认为,藏羚羊原栖息地区的狼、猛禽等食肉动物,让雌性藏羚羊在产仔时受到极大生命威胁。而在产仔地,藏羚羊的天敌数量不是很多,有利于种群的繁衍。可在之后的研究中发现,狼、棕熊以及猛禽类等天敌会一直尾随在迁徙羊群之后,伺机捕杀刚出生的小羊,因此繁殖地也不安全。
苏建平表示,目前,科研人员正筹划从藏羚羊的新鲜粪便中提取DNA,以获得更多支撑性基础数据。苏建平说,如成功破译藏羚羊的“生态密码”,科研人员就能通过动物生态学手段,探寻藏羚羊产羔地和越冬地的联系,进而定位其迁徙路线,提出更科学、完善的相关保护对策。
“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藏羚羊都会迁徙。青藏高原藏羚羊分为几个种群,其中西藏羌塘南部种群是不迁徙的,这意味着藏羚羊中有定居种群。”连新明表示。(本组稿件据新华社、科技日报)三/大/问/题A“羊爸爸”身影为何不出现?
非洲角马、驯鹿皆为“夫妻双双把家搬”,而藏羚羊的迁徙,却没有出现“羊爸爸”的身影,这是为何?
研究人员通过对藏羚羊行为及栖息地选择的调查发现,雄羊的攀爬能力要优于雌羊,且雄藏羚羊数量较少,山坡上的食物资源能够满足它们的需求。“母羊迁徙时,公羊往往是避开迁徙通道的。一方面要避免和母羊在迁徙过程中争夺食物资源,另一方面,藏羚羊属于典型的‘性别分离’动物,除冬天交配季节外,公羊和母羊是分开活动的,这造成公羊和母羊不会一起迁徙。”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适应进化与濒危物种保护课题组成员连新明解释。
有人要问了:小藏羚羊生下来就没见过父亲的面,从这一点看,雄性藏羚羊大概是地球上最不称职的父亲了。真是这样吗?曾有记者在西藏跟踪雌藏羚羊的大部队拍摄,突然被一头长着长长犄角的雄性藏羚羊惊到了。“不是说雄羊不参与迁徙的吗?”当地人解释道,“母藏羚羊迁徙的时候,每支小分队里会有一头公藏羚羊保护它们。有些会把它们送到目的地,待到7月再一同回迁。而有些就留在那里不回了。”B迁徙怎么实现“精准定位”?
数以千计的藏羚羊从越冬地离开,横跨青藏铁路至几百公里外产仔,随后携幼仔返回越冬地。前后历经4个月的壮观“大迁徙”,令人不解的是,羊群可没有卫星定位的“高科技”,它们是怎样世代承袭,实现“精准定位”的?
经过多年研究,连新明对此有着自己的见解。“藏羚羊产仔属于‘集体记忆’。通俗地讲,现代的藏羚羊可能并不清楚为什么要到卓乃湖产仔,因为每年迁徙季,一些一岁的小藏羚羊就会在‘妈妈’或‘外婆’的带领下来到卓乃湖,全程陪同家人产仔。在它的记忆中,卓乃湖是‘妈妈’和‘外婆’都要去的地方。另外,迁徙季节会形成成百上千只藏羚羊种群,确实有些羊可能‘记性不大好’,但只要跟着‘大部队’走就不会错。所以我们认为藏羚羊对于迁徙的路线和产仔地点选择,基本算是‘集体记忆’。”C藏羚羊濒危程度“降级”了?
据国家林草局不久前发布的消息,我国藏羚羊种群数量由不足7.5万只增至30万只以上,保护等级已从“濒危物种”降为“近危物种”。
记者查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藏羚羊的保护级别仍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但为何有降级一说?专家解释,所谓“降级”是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年更新名录时,将其由濒危降为近危,该“降级”实为受威胁程度“降级”,并非保护等级下降。
不仅藏羚羊种群数呈快速增长趋势,数据显示,西藏藏野驴由原来的5万头左右增加至现在的约9万头,黑颈鹤由原来的至只上升到约只,野牦牛也增加至现在的1万头左右,雪豹、盘羊、岩羊等野生动物种群恢复性增长明显。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通过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总体稳中有升。目前我国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数量达到只,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只升至只;亚洲象种群数量从头增加到近头;藏羚羊保护等级已从“濒危”降为“近危”,种群数量由不足7.5万头增至30万头以上;朱鹮由最初仅剩的7只增加到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