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样治疗最快 http://www.xxzywj.com/m/放榜后,国内家长对于出国读美初美高的热情空前高涨。
今年比较特别的是,除了安多福、格罗顿、哈客学校等顶尖寄宿美国中学之外,有一所我们中国人办的美国学校成为妈妈圈的讨论焦点,它就是美国世外泉谷学校(下文简称美国世外)。
作为创校30载、上海民办教育最亮眼世外集团的海外办学第一所学校,去年2月消息一出,就引起了轰动,如今一年过去了,听说“美国世外学术强”这件事,在当地白人家庭都传开了!
9月开学以来,美国世外学子竞赛奖牌拿到手软。最新的北美驯鹿竞赛中,美国世外学生拿下马里兰州排名第1,全美第8。
此外,在美国举办的初中数学竞赛MathCounts中,美国世外初中部7位中国学生晋级,将于3月16日赴JHU参加州级挑战赛。
还有世界学者杯,9年级黄晨哲同学经过三轮比赛,站上耶鲁大学冠军轮舞台,斩获个人辩论、写作和协同创作三项比赛奖项!
??滑动看学生们获得的各种奖项??
而中国家长关心的问题:
第一批去美国读世外的学生适应得怎么样?
他们取得了哪些成绩?又有什么样的成长?
以及,今年的美国世外会不会更难考了?
△今年咨询美国世外的家长特别多
这次,爸爸真棒第一时间找到了两位从上海到美国世外的家长,他们是美国世外10年纪江同学的妈妈和7年纪吕同学的爸爸:
江同学
从青浦区某热门民办校申请的美国世外,目前就读10年级,是一位阳光大男孩,热爱音乐尤其是Hip-pop,也喜欢打篮球,关键是到了美国世外之后学术成绩都变好了,GPA全A!对了,江同学的妈妈也是世外系学校的一位资深教师。
吕同学
年龄更小,目前就读美国世外7年级。从体制内学校直接跳到美国读初中,她也经历过英语弱上课听不懂等挑战,如今却成为班主任口中“学习上的好苗子”,如今还爱上了马术、艺术,全面发展,她又是如何一点点进步的呢?听听吕同学爸爸怎么说。
而作为一个国际教育的业内人,我更想知道,世外作为上海滩民办最强校,到了美国之后到底落地如何?能不能如世外集团徐俭总裁所说“每一所新的世外,都是最好的”,再创民办教育奇迹呢?
让我们听听美国世外家长的真实体验。
“一开始,我也没想这么早就送孩子出国,
结果孩子自己主动报名了”
虽然每年有2万中国学生在美国读初中、高中,但真正能够下决心把孩子送到国外,对于我们父母来说都是不容易的。
江同学妈妈更是直言,别说自己对于送孩子出国不舍得,儿子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他们更是一万个不同意。吕同学爸爸的想法也是如出一辙,未来肯定会送孩子出国,原先考虑的是大学本科,初中就出去是从来没有想过的。
他们为什么会选择美国世外呢?两位家长的回答惊人一致:
“孩子自己想要出去。
原来,江同学从小就喜欢音乐,尤其是到了初中,对于美国Hip-Pop音乐和作曲特别感兴趣。而在兴趣的推动之下,他也爱上了研究美国文化,成为了当时国内班里对美国文化研究最深的同学。
而能决心去美国世外,还有一点原因,是来自作为世外系教师妈妈的影响。在疫情期间,江同学妈妈在家里教网课,校长还会经常在线上开会,不论是特色课程还是老师对孩子的关爱,都让他对世外教育充满向往。
因此听到妈妈说世外在美国有分校的时候,孩子比家长还要激动,自己提出来想要去考考看。没想到真的考上了。
从世外派去的优秀老师,7×24小时全托管,家长:最安全和安心的美国中学
而在美国世外就读一个多学期后,江妈妈对于低龄留学的顾虑也一一打消。
“都不好意思讲,其实开始我担心他到美国后连被子都铺不好,出国前还集训了几次,没想到现在宿舍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实话说我是蛮惊讶的。”江妈妈笑着对我说。
的确,低龄家长送孩子出国留学,真的是处处都需要操心,从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还有饮食是否习惯等等。
还有不得不防的打游戏问题。用江妈的话来说,“现在的孩子,不管男生女生,看到电子产品都是眼睛发光的!大人不在身边可怎么办?”
后来才发现是自己想多了。美国世外有一套电子产品使用的规则,如今的江同学,不用老师管,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运动,什么时间适当放松玩游戏,安排得明明白白。
△美国世外的孩子们周末在农场玩耍
说到吃饭的问题,江同学和吕同学的父母更是一致表示:美国世外的伙食太好了!孩子在美国也能每天吃到中国菜。
原来,在第一批中国孩子抵达美国世外后,为了照顾孩子的中国胃,特别聘请了一位中国大厨,烧的菜非常正宗,不仅是中国学生,其他国家的同学也是好评满满。
而让江妈最感动的,还是集团从国内世外系学校派过来的班主任们。
比如江同学所在年级的班主任周老师,原本是金山世外AP数学的优秀年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亦师亦友,对于家长认真负责。
“我们身边也有朋友孩子在美高读书,一般是发email,两三天回复都算是比较快的。但周老师是只要不在上课或休息,家长有问题他都会第一时间帮忙解决,让我们感到莫大的安全感!”
在江妈妈看来,虽然孩子人在美国,但有着世外老师们架起的桥梁,真正做到7×24小时全托管,好像孩子就在身边似的。
△同学们到郊外参加户外学校的课程
吕爸爸可太喜欢世外老师给女儿安排的周末活动了。
“
女儿每个周末都过得非常充实。老师会带着学生比如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图书馆、海洋公园,深入访问当地知名的学校。
还有徒步露营,野外生存,在国内很少能有这样的机会啊!上周她还和我说去体验攀岩了!”
学得不亦乐乎,也玩得不亦乐乎,这是吕爸爸对美国世外的评价。
△吕同学在美国世外春节活动中表演舞蹈
体制内英文水平直接到美国读中学,
真的能适应吗?
相比于从小英文基础较好的江同学,吕同学当初最大的担忧,也是到美国世外最大的挑战,就是语言关。
别说吕同学之前在体制内读书,英文基础弱,即使是双语学校一路上来的,到美国也会有语言上的不适应。
美国世外除了初中部的语文课程和中国地理课程是中文授课,其他均是全英文课程,再加上很多课的专业词汇是第一次接触,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
“还记得女儿头几周给我们打视频电话,说得最多的就是上课听不懂,怎么办!”吕爸回忆说。
他们并没有太着急,而是鼓励女儿适应是有过程的,多背一些单词扎实基础,一步一步慢慢来。
好在,学校安排了英语衔接课程,课后还有专门的英语分层辅导以及托福辅导,再加上吕同学年龄小、适应能力强,除了平时上课还可以和当地的同学、图书馆老师、商店老板沟通交流,早就度过相对痛苦的适应期,和父母的沟通中也全在分享在学校学习和活动的乐趣了。
我们也问了吕同学的班主任,刚开始的英文测试在C+水平,现在基本上达到了A水平,甚至还在挑战比较难的英语文学和世界文学课程,而且学习踏实,喜欢参与社团活动,如今是7年级班里的学习好苗子。
另一边,江同学也从原本学校里的“中等生”,成为了如今的全A学生。甚至原来偏弱的理科成绩,比如数学微积分等,也都拿到了高分。
江妈妈说原本一直理科差,孩子就老觉得自己能力不行,非常自卑,到了美国后非常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最重要是观念变了,不是为了成绩学习,而是发自内心热爱某个学科,自信心上来了,成绩也越来越好了。
原来每天做作业到12点,现在学习之外还有时间打篮球,搞音乐创作,轻松高效拿全A。作为一名老师,江妈妈由衷表示:
“做了那么多年老师,我真的体会到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旦有兴趣,孩子就会事半功倍。
以前是每天只有学习一件事,
现在孩子真的全面发展了!
按照吕爸爸心中的排名,公办会轻松一点,但课外不加餐家长也会心里没底;体制内民办最鸡血,每天都是上课学习考试成绩,几乎没有休息娱乐的时间,孩子学习压力大,每天处于紧绷的状态。
美国世外呢,肯定没有国内民办校那么鸡血,但也并不是佛系,而是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的教育。
△学校组织同学们周末一起去华盛顿DC
先说学习。由于评分并不是一次考试定最终成绩,而是由平时的课堂表现、家庭作业、小组作业,以及各种课外时间的综合评分,再加上考试来评定最终成绩。
最重要的是,孩子们不仅仅学得不亦乐乎,也能玩得不亦乐乎。
比如吕同学报了烹饪社和桌游社,这是以前在国内想都不敢想的,“国内就算社团也是做作业社啊”。
△美国世外的烘焙社团
还有运动。在美国世外一学期,吕同学已经爱上了马术。原来学校附近有马场,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一起去骑马,而且价格非常亲民,每节课折合人民币元(上海基本上要元起)。
△美国世外的马术课
江同学就更玩嗨了——以前在上海也喜欢篮球,但也仅限于偶尔锻炼锻炼身体和看篮球比赛。到了美国世外之后,学校会组织篮球赛,还会带着同学们去看NBA,孩子对于篮球的爱好就一下子被点燃了。现在每天下课都会去和同学们打一小时左右的篮球。
高尔夫则是江同学到美国之后第一次接触的运动(学校附近有好几片高尔夫球场)。如今也准备往专业上去训练了。
看来,去读美国世外的学生不仅在学习上卷赢了当地人,还人均带回了一两项运动特长,不错。
还有音乐艺术上的进步。
前面说到江同学从小就热爱音乐,但是这里面也有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和很多琴童一样,江同学也是很小开始练琴,开始是爵士,很早就考出10级,但是到了初中钢琴考级的时候,孩子就叛逆了,“他觉得考级是非常无趣的事情,即使已经把所有曲子都练了,就是不肯去考级。”
到了美国之后,岑校听说江同学有音乐天赋,第一件事就是给他找了一间专门的音乐创作教室。江妈说她始终记得岑校讲的一句话:
只要孩子有某方面的特长和爱好,学校就要全力以赴支持。
现在每天学习之外空余的时间,他都会到创作室找灵感、作曲。江妈也丝毫不掩饰孩子的进步:去美国之后儿子创作的曲子,不论是数量和质量,都是有了跨越式的提升。
“以前是我们推着孩子走,我们家长着急得不得了,孩子却始终稀里糊涂不上心。现在看似到了一个更宽松的环境里,孩子的目标感却更强了,比如小江就准备在保证学业成绩的基础上,暑假把托福成绩考出来,然后还要将音乐作品集不断完善,高尔夫的练习也正在排上日程。”
不仅是江同学、吕同学,其实美国世外家长在聚会的时候,父母们都表示自己家孩子最大的变化,就是“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了”,“目标感变得越来越清晰了”。
17年来,第一次收到孩子准备的礼物
从9月开学以来,江同学只回国了一次,但是这次回国却把父母感动坏了。孩子第一次给家里所有人都买了礼物。后来在家长聚会的时候,大家也是分享了这件事,原来这群一同回国度寒假的孩子在日本转机的时候,都给家长买了礼物!
还有一次,是江同学约了同学聚会,回来买了一束花给妈妈。江妈说这是17年来,第一次儿子主动给自己买花,感动到不行。
而吕同学的爸爸则是发现孩子变自信了,也越来越喜欢和家长沟通了。
“在国内的时候孩子不愿意和我们分享,讲话也是非常简短。现在几乎每天都会打视频过来,和我们聊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好玩的活动,学习的进步。对于我们父母来说,孩子能和自己滔滔不绝分享,还是非常温馨的。”△美国世外同学们周末的活动
讲到这里,江同学和吕同学的父母都表示,虽然身处内卷的上海,也或多或少有过鸡娃和规划,但是孩子在美国世外的成长让他们坚定了教育的初心:
1学业再重要,也没有孩子的身心健康重要;2一个品质好,善良孝顺,懂得感恩的孩子,未来一定能够越走越远;3家长全力支持孩子的梦想。比如江同学喜欢音乐,吕同学喜欢艺术,这是他们的快乐源泉,我们就是尊重和支持。
在自信轻松的氛围中,孩子自己也会越学越有劲,原来江同学想要主修音乐,现在数学成绩也不错,想着未来可以往社会学科发展,自己规划得明明白白。
培养一个自鸡娃,还能左手学术,右手体育艺术全面发展,这不就是我们家长教育的最高目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