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伟使鹿鄂温克人中国最后的驯鹿部落第 [复制链接]

1#

近些年,摄影镜头对准的不仅是大家熟悉的身边城市话题,更拓展到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形成了诸多跨界的探索。这组作品正是向影像人类学迈进的一个极好的例子。更加难得的是,创作者在一个领域深耕多年,不为外界因素所干扰。这种执着的摄影精神,是做好做精影像创作的最根本坚守。

——第四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评委导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教研室主任林彤使鹿鄂温克人◎作者:王伟◎第四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主单元摄影作品导师推荐摄影新人作品

鄂温克族是中国北方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索伦”、“通古斯”、“使鹿部”等,年根据民族意愿,被称为“鄂温克族”。由于鄂温克族生产实践方式的差异,鄂温克族又被分为农业鄂温克人、牧业鄂温克人、使鹿鄂温克人。

17世纪中叶,使鹿鄂温克人从贝加尔湖流域的勒拿河一带,游猎迁徙到额尔古纳河流域,在大兴安岭密林中靠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使鹿鄂温克人是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殊的少数民族群体,历史上被称为“使鹿部”,是“中国最后的驯鹿部落”,也是中国境内迄今唯一饲养驯鹿和保存“驯鹿文化”的民族。

《使鹿鄂温克人》纪实系列年王伟摄

随着现代文明的加速推进,使鹿鄂温克人的人口数量及其生存的“文化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本民族文化的正常延续与发展受到现代文明的强大冲击。现今,使鹿部落里的老人已为数不多,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驯鹿也在急剧减少,极少一部分使鹿鄂温克人仍然保留着较为原始、自然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是泛北极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起,王伟先后二十余次深入“使鹿部落”进行考察、拍摄,行程余公里,拍摄大画幅黑白胶片近千张、数码照片近万张,利用影像人类学的方式记录了部落中34位最具代表性的使鹿鄂温克人的珍贵肖像,捕捉了数百个使鹿鄂温克人的文化和生活场景。由于使鹿鄂温克人深居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腹地、语言沟通不畅、加之部分被摄者年事已高等诸多因素,整个创作过程波折、艰辛。年,该创作项目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的立项资助。年,影像创作项目《中国最后的驯鹿部落》被国家艺术基金评选为滚动推广资助项目。年10月,该系列35幅作品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

索彬,生于年

柳霞,生于年

维佳,生于年

玛尼,生于年

玛力亚·索,生于年

达瓦,生于年

布东霞,生于年

何协,生于年

玛妮,生于年

德克莎,生于年

安塔布,生于年

《使鹿鄂温克人》肖像系列年王伟摄

大画幅相机(4×5英寸)古典湿版工艺

(注:年,世界卫生组织与国家卫健委联合专家组对居住在敖鲁古雅乡的使鹿鄂温克人开展了基因序列研究工作,确定了34位“血统纯正”(未与外界通婚)的使鹿鄂温克人名单。同时,这份名单也获得了部落内部的认可。本次创作项目中的34位使鹿鄂温克人正是基于专家组这份“名单”。)

作者

王伟

第四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主单元摄影作品导师推荐摄影新人。

媒体人、摄影师。创作特长:新闻摄影,大画幅摄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摄影专业硕士。代表作:《中国最后的驯鹿部落》(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年获中国影像民族志摄影双年展金收藏奖)。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

近期好课:

?解锁更多可能|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当代摄影”线上训练营11月30日见

?后期有术,创意无限|后期班招募

?提升认知指明方向|省级/团体会员提升班12月5日见

作品征集:?「晒作品赢奖励」#学员优秀作品征集#?11月月赛征集:日常|辑里蚕丝,与你同行关于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立德树人,服务大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年经中国文联批准成立,有“摄影界*埔、摄影家摇篮”之称。三十七年厚德育人桃李芬芳,十四万学员英才成就梦想。做最好的摄影课,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方向。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相信摄影改变生活的力量,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创新视野、创新思维、创新方式,书写摄影教育精彩篇章。网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