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俄罗斯的楚科奇人 [复制链接]

1#

楚科奇人是俄联邦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俄罗斯联邦马加丹州楚科奇自治专区境内。楚科奇人自称“劳拉威特兰人”,意思是“自己人”。楚科奇人在人种类型上属蒙古人种中的北极类型。操楚科奇·堪察加语族楚科奇语。据年统计,楚科奇人共有人。其中,约有人分布在雅库特共和国科里亚克自治专区,人分布在科累马河下游地区。已有28%的楚科奇人视俄语为母语。楚科奇人有文字,是用西里尔文拼写。传统宗教信仰是萨满教和渔猎图腾崇拜。

在俄文文献中,最早提到楚科奇人是在17世纪40年代。据这些文献称,楚科奇人在经济关系上分为两个群团:“使鹿的”和“徒步的”。使鹿的楚科奇人游牧于冻土带和阿拉泽亚河与科累马河之间的北冰洋沿岸,以及舍拉戈岬和更东部的白令海峡。“徒步”定居的楚科奇人则同爱斯基摩人交错散布于杰日尼奥夫角至克列斯特海湾之间的沿岸一带。由此往南,楚科奇人居住在阿纳德尔河下游和坎恰兰河河口湾一带。17世纪末,楚科奇人的人口总数为—人。年,在阿拉泽亚河流域,俄罗斯人开始同楚科奇人发生联系,随后楚科奇人并入了俄国。但实际上,直到19世纪前,楚科奇人一直没有向俄国臣服。在此期间,哥萨克对楚科奇人进行了多次武力征讨,均未奏效。18世纪60年代以后,沙皇*府彻底放弃了以武力使楚科奇人臣服的主张,楚科奇人得以同俄罗斯人和睦相处,并开始同俄罗斯人进行贸易。19世纪初,在楚科奇半岛出现了许多集市,前来贸易的不仅有使鹿的楚科奇人,而且还有沿海岸居住的楚科奇人。同时,毛皮税*策的改变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楚科奇人同俄罗斯人相互关系的改善。年制定的《异族人管理条例》正式确定了楚科奇人在沙俄帝国的特殊地位。根据这一条例,楚科奇人不属于俄国,独立存在,不承担劳役,不课税,缴纳毛皮税自愿,并实行有偿交税。直到年,楚科奇人一直保持着这种特殊地位。十月革命后,在楚科奇人居住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权。年12月10日,建立楚科奇民族区,属俄罗斯联邦。年改为楚科奇民族自治专区。

在苏联时期,楚科奇人的民族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楚科奇民族自治专区的建立,渔业和养鹿业经济的改造,集体农庄和国营鹿场的建设,以及社会文化教育活动,所有这些措施都极大地消除了沿岸居住的楚科奇人和游牧的楚科奇人的地域特点,打破了屯落与住地之间的封闭隔绝状态。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后,这一过程得到进一步加强。现在,两个不同民族群团的生活方式已无太大差异,不同群团之间已开始通婚。但在楚科奇半岛东部,沿海岸居住的楚科奇人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以往的生产习惯、传统的文化特点和经济生活结构。在他们那里,捕海兽活动仍起着重要作用,同使鹿楚科奇人的通婚现象也比较少见。近几十年来,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楚科奇人的居民数量开始猛增,民族成分也相应扩大。楚科奇人在自治专区的比重已不超过8%。在这种情况下,楚科奇人不得不同俄罗斯人和其他民族全面接触,从而出现了更多的杂婚家庭。这种婚姻的比例在不同的村落中为23%~60%不等。另一方面,楚科奇族年轻一代的文化水平的提高,现代的社会职业结构以及社会生活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混合家庭的构成。通常,这种民族混合家庭的孩子一般都选择楚科奇族民族成分。

18世纪以前,楚科奇人仍然保留着许多母系氏族组织残余。在他们那里,父系氏族组织尚未形成。在游牧的楚科奇人中,真正的社会单位是临时的游牧居住地。这种游牧居住地由3—4个血缘家庭组成,称“瓦拉特”,意即“一起居住者会议”。而在定居的楚科奇人那里,基本社会单位是由若干家庭组成的“兽皮艇公社”。在这种“兽皮艇公社”中,以拥有兽皮艇的家庭为核心。狩猎时,这家的主人还会得到更多的猎物。在楚科奇人不同的社会组织中,劳动工具、鹿、兽皮艇、住宅和狗均为私有,牧场和渔猎地点则为公社所有。这些瓦拉特和兽皮艇公社都与真正的氏族组织不同:一是这种社会单位都不是永久性机构,其成员常常变动;二是亲属按男女两系计算。据考,这种社会单位乃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中间形式。在楚科奇人的婚姻关系中也保留着许多古老的特点。18世纪,他们的婚姻制度为从妇制,即男到女家居住。此外,在楚科奇人中还存在一些群婚残余,如“妻姊妹婚”等。到19世纪,在楚科奇人中已有明显的社会分化,开始出现剥削集团。在定居的楚科奇人那里,甚至出现所谓的“贸易中间人”社会阶层。他们来往于西伯利亚东北端的迭日涅夫角和查翁湾之间,进行买卖活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楚科奇人的生产关系中,已出现明显的阶级社会特点。

在楚克奇人看来,形形色色的精灵遍布天地,它们看不见、摸不着,能大能小,经常变化,过着和人相仿的生活,也养鹿、狩猎、结婚和生儿育女。楚克奇萨满曾这样告诉博戈拉兹:所有存在的东西都有生命。灯会四处走动,房间的墙会发出声音,甚至夜壶也有独立的场地和房间,装在袋子里的兽皮会在晚上交谈,躺在坟墓里的鹿角会在夜里走出来,排着队绕坟堆行走,死者此时也起来拜访生者。食对人类有害的是恶神,恶神千方百计地捕博人的灵*和躯体,人的疫病、灾祸均源于此。直戈拉兹还从楚克奇萨满那里了解到,“人们简血是四面受敌,时时刻刻都有精灵在暗中张开拜盆大口,游荡寻食。前后左右,人们都得祭、供献:向这些精灵祈求庇护,向那些精灵恳请宽恕。”对于由恶神引起的疾病和死亡,需要萨满来进行周旋、战斗,以祛病禳厄;也需要他们许愿、献祭,取悦恶神。和其他北方西伯利亚民族相似,萨满会在简单制做的木制或石制神偶的嘴巴上,抹上献祭动物的血和肥油,所用的动物主要是驯鹿和狗。此外,楚克奇人认为护身符、咒语和各种仪式可防止疾病,保证狩猎丰收和鹿群平安。护身符有特殊威力,能抵御恶神,所以楚克奇人的衣服上缀着护身符、住房和生产工具上挂着护身符,兽皮船和生活工具上也都画着护身符。

楚科奇人的传统经济活动是养鹿、捕海兽、陆路狩猎、捕鱼和采集业。楚科奇人的养鹿业具有明显的肉用性质。从事养鹿业的主要是游牧的楚科奇人,其特点是鹿群规模较大,鹿群由牧人牧放,而不使用牧鹿犬。夏季,他们带着自己的鹿群深入到山地冻土带牧放,秋季则转到沿海或河谷一带游牧。对他们来说,鹿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鹿肉用做食物,鹿皮用于制作服装、器皿和苫盖住宅。迁徙时,鹿用于驮载货物和骑乘。捕海兽业是定居的楚科奇人的主要经济部门。他们主要猎捕鲸鱼、海象和海豹。猎捕鲸鱼和海象由多人一起乘大兽皮艇进行,猎捕海豹则由单人独自进行。主要猎捕工具是带浮漂的大鱼叉、扎枪和皮条网。19世纪下半叶开始广为使用火枪。在他们那里,上述海兽为他们提供了一切生活必需品:兽肉用于饮食,兽油用于照明,海兽皮用于制作服装、靴鞋和狗用鞔具。在他们的经济活动中,狗起着很大的作用。他们主要将狗用于运输,作役畜使用。基本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和兽皮艇。除了上述经济活动,一部分楚科奇人还进行捕鱼和植物采集活动,但规模不大。他们主要用抄网和钓竿捕鳕鱼。冬季在冰窟窿处钓,春季在冰裂缝处钓。夏季在鲑鱼产卵期,则使用捕鱼栅。19世纪以前,受俄罗斯人的影响,楚科奇人还从事毛皮兽狩猎。他们主要猎捕狐狸或北极狐。毛皮大多用于销售或交易。狩猎工具基本上是从俄罗斯人那里传来的。过去,楚科奇人还打野鹿和野山羊,现在只打飞禽。采集活动主要由妇女进行,采集对象是野生浆果和可食植物的根茎。19世纪,在楚科奇人那里,与养鹿业和捕海兽业有关的家庭手工业比较流行,如加工鹿皮、兽皮睡袋和毛皮毯等。他们还用海象骨制作烟嘴、裁纸刀以及贸易商人要求的其他一些物品。由于美国捕鲸业和采金工业在白令海峡地区的发展,许多楚科奇人开始作为水手和雇工到捕鲸船或金矿工作。现在,除传统的经济活动外,楚科奇人又发展起奶用养畜业、养禽业、温床蔬菜种植业等新的经济部门。工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在楚科奇民族自治专区,采矿业(汞、锡、煤)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建筑材料业和仪器工业也有较大发展。农业的主要部门是养鹿业,年鹿存栏数为54.7万头,是俄罗斯联邦最大的养鹿区。目前,楚科奇人大部分仍从事养鹿业和捕海兽业,但有一部分人已进入教育、卫生和其他一些服务部门工作。在马加丹和阿纳德尔,楚科奇人的城市人口比重逐步增长。楚科奇人的传统住宅分两种类型:可移动的和永久性的。养鹿的楚科奇人住半圆形帐篷—一用鹿皮苫成的木架棚屋。在这种棚屋内,靠后墙对着入口设有睡觉用的直角形箱式毛皮帐子。棚屋内用油灯照明、取暖和做饭。这种住宅便于在树木稀少的冻土带进行搬迁。滨海一带的楚科奇人冬季住半地下土窑,夏季住海象皮帐篷。土窑的类型和结构是从爱斯基摩人那里传来的。海象皮帐篷无论从外形还是内部布局上都同养鹿楚科奇人的棚屋相似,但没有排烟孔。.做饭用油灯或使用专门的“厨房”。如果附近没有漂木,则把海生动物的油浇在骨头上,烧这种浇了油的骨头。到19世纪末,半地下土窑已让位于构架式地上棚屋。游牧的楚科奇人的住地通常由2—10座棚屋组成。这些棚屋自东向西排成一线,住地主人的棚屋排在最前边。滨海一带的楚科奇人的屯落一般由20多座棚屋组成,棚屋的排列毫无顺序,彼此常常相隔很远。现在,大部分楚科奇人已开始住俄式木房,室内摆设大多也已城市化了。楚科奇人的传统民族服装款式比较古老,大部分都是用鹿皮和海豹皮缝制的。男子冬季穿两层毛皮衬衣、两条毛皮裤和带毛套袜的短靴。靴底通常用海豹皮缝制。女式服装主要是带领子和宽袖的毛皮连衫裤。冬季穿两层,夏季穿一层。暴风雪天穿带风帽的麂皮外衣。滨海一带的楚科奇人雨天穿海象肠衣制成的斗篷。楚科奇人戴手镯和珠串项链,纹身。纹身图案非常简单:男子沿嘴边纹一些小圆,妇女在鼻子和前额处纹两条直线。楚科奇族男子剃顶,只留头下半部一圈头发。女子留两条辫,辫子上扎着珠子和珠串。20世纪50—60年代以后,在楚科奇人那里逐渐开始流行城市服装,目前只有鞋帽仍保留着民族特点。过去,楚科奇人以食肉为主。游牧的楚科奇人主要吃鹿肉,滨海一带的楚科奇人则吃海兽肉,如海象肉、海豹肉和髯海豹肉等。大型动物(鲸鱼、海象、白鲸)的肉多用于贮藏。先将这些动物的肉埋在特制的坑里发酵,然后留做整个冬季食用。兽肉分烧着吃、煮着吃、晒干吃和生吃多种,鱼一般生吃,鲑鱼则风干以后吃。鹿胴全部吃掉,包括鹿血、骨髓、肠子等一点不留。做肉食的调料是矮柳树叶子、酸模和其他一些可食植物,有时也使用海藻和海生软体动物。楚科奇人最喜欢吃的菜肴是用捣碎的植物根粉拌上肉和海象油做成的凉拌菜。现在,楚科奇人的饮食已发生很大变化,面包、食油、糖、土豆、蔬菜、茶叶等已被普遍食用。

有别于西方文明中崇尚科技力量或是玩世不恭的生存态度,楚科奇的原住民认为,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和谐统一,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不希冀占有和控制自然。北极很多民族都认为,西方文明只是虚幻的虚荣,不能统治北方土地的神灵。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数千年来他们成功适应了现代欧洲文明无法应对的极端恶劣的极地生存环境。楚科奇半岛的几乎所有土著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多数都已"真人"自称。尤卡吉尔人(Yukagirs居住在雅库特自治共和国及马加丹州境内),拉穆特人(Lamuts埃文人的旧称),,爱斯基摩人以及楚科奇人都有关于世界的相似看法,只某些细节上略有不同。他们都相信世界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且彼此可以相互沟通。3个世界以一个球体的形式呈现,由一个中心杆连接起来,即世界的中心。他们的居所按照他们想象的世界秩序建造,比如帐篷的中心竖立一根支柱)。

中层世界是宇宙的中心,根据楚科奇的信仰,即是我们每天看到的物质世界,灵*和各种神灵也存在于中间世界。他们经常通过特殊方式与人们建立联系,比如帮助人们狩猎时获得更多的猎物。上层世界是众神的居所,也是死者灵*的"中转站"。

楚科奇地区的所有民族都相信一种转世复生的观念。他们相信灵*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明亮和善良的部分可以升入上层世界,在极光的世界里玩耍,黑暗和卑劣的部分坠入下层世界赎罪,两部分可以重新团聚并再次进入中间世界。楚科奇人从经验逆转的角度理解另一世界,那里与现实生活的世界并无二致,但一切都是颠倒的,一边是白昼,一边即是黑夜。因此,当一个老人离开现实世界或另一个世界时,灵*将通过新生婴儿回归)。埃文斯-普里查德(Evans-Pritchard)指出,楚科奇人认为人类和动物灵*的主人——神灵才是"真实的生者",他们可能突然之间通过传播流疾病或占有人们财产迫使人们意外死亡或自杀。楚科奇人认为,死于各种疾病的人会被邪灵吞噬,只有通过"自愿死亡"才能避免这种恐怖命运。而且只有在"自愿死亡"或战死的情况下才能与另一世界的亲属见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