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采伐的历史宣告结束,长达63年的木材生产画上休止符。停伐5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筑牢祖国北疆绿色长城。
从“依林谋生”到“务林谋管”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被誉为“北疆的绿色长城”“祖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收锯挂斧”后,林区广大干部职工服从大局,转型发展,确保了林区改革顺利进行,实现了从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修复建设为主的重大转变。
停伐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将人力、物力、财力优先向生态保护建设倾斜,保证了停伐后富余职工有活干、有收入,“保生态、保民生、保发展”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
在创新生态保护建设体制机制中,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推进生态保护建设购买服务,解决好“买什么”“谁来买”“向谁买”“怎么买”“买得值”的问题。各林业局与职工之间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将生态保护建设成果和职工利益挂钩,有奖有罚,极大地提高了职工积极性。
由“依林谋生”转向“务林谋管”,发挥生态功能、提供生态服务、维护生态安全,成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工作的重心。
毕拉河林业局有一座海拔.4米的四方山。建局之初,林区就在四方山上建立了防火瞭望站。温建民夫妻是这里的第四任瞭望人。
瞭望查看,沟通会晤,做好记录……山顶的风有六七级,吹得瞭望塔不停摇晃,这些温建民早已习惯。“年龄大了,爬的有点慢了,年轻时候完全可以跑着上”。
“一塔一马一夫妻,一池一山一森林”。瞭望塔,识途的老马,相濡以沫的老夫老妻,温建民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兴安岭人精神,守护着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现有个综合管护站,2.2万名森林管护人员像温建民一样,不畏艰辛,守护着这片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的安全。
大杨树林业局地处农林过渡带,生态功能区内聚集了20万人口,林农矛盾突出。农民“拱地头”“扩地边”现象一度非常严重,曾是林区有名的“火窝子”。林业局的每个职工承担着多公顷森林的管护任务,管理任务十分繁重。
大杨树林业局发动社会力量,聘请功能区内农民担任信息员、协查员,在打击毁林开荒和森林防火上,每个农户就是一个哨所,每个农民就是一个哨兵,林业局辖区内已多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坚持管育并举,把退耕还林、国土绿化工作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使森林资源得以进一步恢复增长,森林生态功能增强,推动了林区绿色发展。
大杨树林业局就是林区推进国土绿化的一面旗帜。今年年初,这个林业局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森林防火工作的同时,全力推进退耕还林工作,入户讲解*策、现地认真核查、春季顶浆造林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造林工作的季节性强。为了抢抓墒情,大杨树林业局余名干部职工早出晚归,局机关基干队员、防火办快速扑火队员吃住在一线、工作在一线、生活在一线。干部职工层层压实责任,对造林质量不合格的单位严肃追责问责,确保了成活率。截至6月中旬,共完成云杉、樟子松、沙棘、白桦、落叶松、灌木(榛子)、阔叶(杨树)等退耕还林2.8万多亩。
据全国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显示,年至年20年间,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林地面积增加.74万公顷,相当于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的面积,保持了林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覆盖率持续增长态势。
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曾经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面对的重大考题。新挑战孕育着新机遇。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不等不靠,干部职工用智慧和双手,立足林区资源富集,绿色环保的独特优势,全力打造特色森林生态旅游业。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停伐纪念地,一本木质停伐日历,向人们讲述着林区的过去和现在,也憧憬着务林人的未来。
停伐纪念地位于根河林业局乌力库玛林场。乌力库玛管护所工队将工队原址原貌保留下来,改造成为林区最后一个工队纪念地,并打造成国内外游客到访林区旅游的标志性文化景点。
原工队部分职工采取集资入股的方式,由原来的“砍树人”转变为旅游从业者。春秋两季防火期,他们积极投身于护林防火等工作中,夏季以林业早期生产作业工序情景再现、山野菜和工队大锅饭的特色餐饮、工队主题住宿帐篷等别具一格的生态旅游元素打造旅游业。冬季,他们创新利用区域高纬度和冰天雪地的自然资源,以冰河滑冰、马拉爬犁、特色雪雕和冰雕、冰上自行车等旅游项目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
在改革过渡时期,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之中,对林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方向、布局、模式等进行了科学合理规划。林区全面树立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理念,推动旅游产业区域融合、一体规划,94个重点旅游项目纳入了属地发展规划,5个林业局分别入选国家、自治区级旅游特色小镇。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目标,加快生态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基地建设。近3年,林区完成经济林种植超过10万亩,中草药种植达到1.7万亩,野生榛子平茬改培2.9万亩。绰尔、乌尔旗汉等6个林业局实施碳汇试点项目9个,绰尔、克一河率先在国有林区碳汇交易上取得突破,标志着生态效益已经转化为经济效益,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在阿里河林业局的草莓生态科技园和食用菌科技产业园,大棚内蓝莓挂满枝头,木耳、灵芝生长旺盛。森林经营处*总支书记张树涛介绍,科技园内有30个蓝莓大棚,露地还有亩。从7月初开始,每天林业职工近人参加蓝莓采摘。园内培育的灵芝盆景成了摇钱树,一株就能卖到四五百元。
为了鼓励职工发展产业,阿里河林业局工会为职工发放帮扶资金,西棱梯林场试种了返*草、金莲花等中药材。林业局历时10年打造的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相思谷景区,去年新建了20多个树屋和木屋。
为保护和延续敖鲁古雅使鹿文化,复壮我国驯鹿种群数量和质量,实现增收、富民的目标,根河林业局在全面停伐后,着力打造特色养殖业。年开始,根河林业局连续4年从荷兰共引进头驯鹿,不断壮大驯鹿种群规模。
根河林业局约安里林场如今饲养的驯鹿已达头,其中头从国外引进,43头是本地驯鹿,还有22头是“混血宝宝”。这些驯鹿“肩负”着复壮我国驯鹿种群的重任。约安里林场选派6名职工,负责看护喂养驯鹿、监测驯鹿数量、促进驯鹿繁育,还有两名经验丰富的鄂温克族驯鹿饲养员提供技术指导。
根河林业局的目标是,加快推进中国最大的驯鹿繁育中心建设,建立以驯鹿医院,开发驯鹿产品的药用保健价值,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做精做细鹿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最终形成集养殖、产品、旅游的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中国冷极鹿产品知名品牌。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如今,一场更深入、更彻底的国有林区改革正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徐徐展开。(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白喜辉李玉琢刘玉荣)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编辑:戴文宸监审: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