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位小朋友问我:
“老师,为什么圣诞节要比新年好玩?”
细想之后发现,圣诞节中有胖嘟嘟的圣诞老人,有可爱的驯鹿,还有令人期待的神秘礼物。
而我们的春节里,虽然也有代表的“年兽”,可是它被描述成了可怕的动物,一点也不可爱。
在这样的对比中,小朋友自然会觉得圣诞节似乎更加丰富一些。
但事实上,春节也有很多热热闹闹的习俗,只是小朋友没有太大的参与感。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们可以和孩子共读和春节有关的绘本——《春福》。
《春福》的作者是张越,从小就喜欢画画、喜欢超现实的天马行空的作品,这不就是绘本的特点吗?
那在《春福》中,作者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1、“福气”变具象,小朋友更喜爱
说到“福气”,我们就会想到“圆”,比如说在生活中,看到一个长相胖乎乎的人,便会说“你好有福气”。
所以作者在创造“春福”这个虚拟的人物时,也发挥了“圆”的特点。为了让小朋友更喜爱,这个圆圆的春福,如同一个带着婴儿肥的小孩儿,可爱无比。
“春福”这个形象,不只是为了可爱和好玩,它还有两个作用。
第一个作用便是拉近和小朋友之间的距离;第二个作用便是让小朋友对春节也有一个具体的印象。
在绘本中,上面说“春福”小精灵是在除夕时期,月宫仙子经过点化,把它们变成了发光的“春福”,来人间给人们带来好运。
到了正月十五,“春福”们便要按照规定,回到天上去。
这样一个时间点的限制,其实是在告诉小朋友,春节,是我们新的一年的开始,而且,春节,是在正月十五结束的。
和死记硬背相比,孩子通过这一个绘本,可以记住“除夕”、“春节”、“正月十五”,很显然,收获满满。
2、动物拟人化,小朋友更新奇
《春福》的作者张越说,想要创作《春福》这个绘本,是在台湾旅行时,看到路边一家排骨饭小店,虽然很不起眼,但门前却排着长长的队伍,可以想象排骨饭的美味。
所以,在绘本中,也有这样一幅画面:在一家旧旧的小店门前,美味吸引了很多人来排队,吃到美味的人,脸上自然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春福》这个故事也由此诞生了。
如何让美味吸引大家来呢?这当然是来人间帮助大家的“春福”的使命啦!
一个因为打瞌睡而耽误点化的小春福,即使没有拥有法术,也充满了帮助别人的热心。当它看到小狐狸家的生意冷清时,便使劲抓起了“美味”,像丝带一样,拉着他们走街串巷,闻到美味的人纷纷来到店里。
小狐狸家的生意立马好了起来。
而帮助了小狐狸一家的小春福,也因此获得了法力。
这便是一个好的绘本独到的地方,除了故事,小朋友还可以从中收获到生活的道理:
帮助别人便是帮助自己。
听一个故事,明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这样的潜移默化,可以说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了。
3、温暖的图案和颜色,开发想象的同时保护眼睛
和孩子共读过绘本的家长都知道,和孩子一起看绘本,不仅要看绘本的文字,绘本的图才是孩子们看的重点,那么,绘本的图画,色彩搭配,便变得至关重要了。
在《春福》这个绘本中,主色调是蓝色,因为“春福”来自天空,那蓝色和什么颜色最配呢?当然是黄色了,你看,挂在夜空里的月牙就是黄色的,还会在周围晕出温暖的光晖。
所以在绘本中,万家灯火,也是温暖的黄色,小春福周围的光芒、饭的香味,都是这样的黄色。
这样的色彩搭配,不仅漂亮,更因为柔和而不刺眼,对孩子的眼睛非常友好。
绘本中的其他动物,也很写实,比如狐狸和老鼠的毛发,也是清晰可见的,和皮克斯动画有的一拼了。
这些细节,都是孩子对事物的另一种认识。
一本绘本,多个收获,果然是讲“福气”的绘本。
如果孩子总是记不住节日,可以试试这种把事物具象的绘本,让孩子具有直观的感受,还可以启发孩子的想象:
原来,美味也可以变成丝带,福气可以是个娃娃。
相信此后,在孩子们的眼中,事物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