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著名女作家迟子建的作品,描述了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小说以一位年届90岁的鄂温克民族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自述方式来写的,用了第一人称“我”,让人很有代入感。“我”的父亲林克是一位老老实实的人,是族里的好猎手,是孩子的好父亲,是妻子的好丈夫,可就这样的一个好人,却死于非命。小说中人物的命运,让我看到了鄂温克民族生存下来的不易,人类生命的渺小与脆弱。
01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经受着大自然的考验
鄂温克民族生活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他们是数百年前从贝加尔湖畔迁徙而来,与驯鹿相依为命。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
每年的十到十一月,是打灰鼠的好季节。如果一个地方的灰鼠少了,他们就得换一个地方。所以,这时他们三四天就要搬迁到下一个地方。“我”的姐姐列娜离开的那一年,正是打灰鼠的时候。“我”的母亲达玛拉刚生下一个女孩,不到一天就死了,因为受了风寒。
达玛拉的身体很是虚弱,可偏偏这时灰鼠少了,“我”的伯父尼都萨满就要求我们搬迁。林克很爱自己的妻子,这时搬迁怕妻子身体受不了,所以就没有答应,让其他人先走,他想等到妻子身体好一点了再走。可尼都萨满坚决不同意,为此林克还和他打了一架。达玛拉认为他们不能这样自私,所以就劝着父亲跟着大家一起走。
东北纬度本来就高,冬天相比中国其他的地方更加的漫长。鄂温克人连吃的东西都要看上天的意愿,还要经受严寒的逼迫。他们能够生活下来,不知道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毕竟那时没有暖气。他们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的同时,也经受着大自然的考验。
列娜也死于严寒,由于林克和尼都萨满打了那一架,我们害怕他会使用神力去害林克,所以两个人决定去尼都萨满那睡。列娜怕伯父害林克,一整夜都没有合眼,在黑暗中盯着尼都萨满。
除了严寒,还有那可怕的瘟疫。别的部落发生了瘟疫,驯鹿大量死亡,有人就来找尼都萨满去跳神,好驱除瘟疫。尼都萨满去了三天,回来的时候带着两头不一样的鹿。起初,大家都没在意,后来达玛拉发现来的两头鹿不喜欢吃盐,还咳嗽,就这样了,人们还是没有警觉。
直到其他的鹿都大量的脱毛出现大块大块的瘢痕,也不爱吃盐了。大家才警醒,尼都萨满不仅没有治好那些感染瘟疫的驯鹿,还给“我们”的部落带来了瘟疫。这是一段难过的时光,林克费了很大的力气,才留下了三十几头驯鹿。林克越来越瘦削了。
因为驯鹿的减少,大家的粮食很紧缺。老达西驯养的老鹰被嫌弃,觉得它是只废物,不能替老达西报仇,只能被人养着。老达西就决定绝食,他把他的口粮给鹰吃。鹰飞走了,但又回来了,给它的主人叼回来了山鸡。
后来的一次搬迁,老达西和鹰晚上听到狼嚎,分外不安。他们出去之后再也没回来。第二天才发现他们死于与狼的搏斗中。从现场搏斗的痕迹来看,鹰确实为老达西报了仇。
老达西的一条腿在他保护驯鹿时被狼咬坏了,而且那只狼也逃走了。小驯鹿走回了营地,而老达西是爬着回来的。那天晚上,正是那只狼来寻仇。严寒、瘟疫、狼群等是鄂温克人一直无法逃避的“考验”。
02氏族的规则让爱情得不到归宿
林克在雷雨天气外出换驯鹿,不幸的是他在经过一片茂密的松林时被雷电击中。林克的死对达玛拉打击最大,她再也不穿裙子,她的脸上再也没有了笑。
时间是治疗伤痛的最好良药,林克去世后,尼都萨满却像变了个人。从不爱说话到喜欢叫人去他那里坐坐;从不修边幅到精心打扮。这一切,缘于达玛拉,他是真心喜欢她的。
尼都萨满很在意达玛拉,如果搬迁的时候,她觉得这个地方好看,尼都萨满就会暂缓决定。尼都萨满有事没事,就爱来“我”们家里串门。搬迁的时候,他老是喜欢看达玛拉的背影,偶尔还会故意和她并排而行。但开始,都只是尼都萨满的一厢情愿,达玛拉并没有给他任何回应,直到一件漂亮的裙子的出现。
这是一件极其漂亮的羽毛裙子,是尼都萨满用山鸡的羽毛为达玛拉亲手缝制的。达玛拉看到了这条裙子,很久没有出现的笑容又有了,她拿着裙子看了又看,但却一直没有舍得穿。她接受了尼都萨满的裙子,也就接受了他的感情。但他们仍旧不能在一起。
尼都萨满是林克的哥哥,按照鄂温克族的习俗,弟弟去世后,哥哥是不能娶弟媳为妻的;但如果是哥哥死去了,弟弟可以娶兄嫂为妻。所以,他们的爱最终是得不到结果的。他们的之间的爱情“注定要使他们因痛苦而癫狂”。
“我”越来越反感尼都萨满,还曾“恶毒”地揣测,如果不是他把那两头鹿带回来,林克不会死,“我”也不会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
“我甚至怀疑那天的雷电是他引来的,他一直嫉妒父亲,就动用神力,让雷电充当了刀箭的角色,除去了父亲。”
因为有林克,“我”的家很温暖,夫妻恩爱,子女孝顺。林克的去世,让“我”和弟弟担惊受怕,害怕达玛拉和尼都萨满在一起,我们都不喜欢他们在一起。更让达玛拉失去了心灵的依靠,她的人生被改写,没有了亲情的温暖,族人包括她的子女都反对她和尼都萨满的感情。
-迟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