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福州都有哪些著名的历史遗迹 [复制链接]

1#

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历史文化浓厚之地,人们对于福州的历史文化古迹十分好奇,想要一探究竟,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福州的文化历史文化古迹吧。

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有座,有处被列入保护建筑。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市最早在秦汉时期名为“冶”,而后因为境内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福州依山傍水,自然风光秀美,同时也是福建省一直以来重点发展的中心省会城市,因此从古至今汇聚了大批当地的大家族,如今著名的“三坊七巷”里就曾先后走出过如严复、陈宝琛、林觉民和林长民等中国近代史上众多名人。

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年6月10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景区自恢复运营之日起至年12月31日对全国医护工作者等免费开放。

林则徐墓,在福州市省军区内,交马鞍村金狮山麓,坐北向南偏东南,面对五凤山。平面呈如意形,其墓为三合土夯筑,五层墓埕,面宽14.6米,纵深37米。封土隆起,形如覆釜。

林则徐墓,封土后护坡正中饰一圆形的“寿”字,直径0.82米。封土前竖立一块高1.08米、宽2.55米、厚0.16为的墓碑,一是御赐祭文,一是御赐碑文。

林则徐墓,正中的供案桌上立长方形石碑牌,上镌楷书56字,写法属传统形式,读时先中行,继右行,随之左行,再回读右而后左,余此类推。

林则徐墓,年国务院公布林则徐墓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碑牌上所列官衔都是林则徐的,按当时“父以子贵”的规例,做父亲的死后也可以享用。供案左右的转角柱上镌有对联:“百丈松楸驯鹿土,千秋佳节卧牛眠。”碑面阴刻:“皇清诰封资政大夫、两淮盐政、前江苏按察使晹谷林公、配陈夫人,男少穆公、妇郑夫人,出继男雨人公、妇李孺人寿域。道光丙戌年仲夏吉旦立。”楷书,直下11行(读序自中、左、右),字径12厘米。

碑文中的“晹谷林公”为林则徐父林宾日(~年);“陈夫人”为林则徐母陈帙(~年);“少穆公”即林则徐,“郑夫人”为林则徐妻郑淑卿(~年);“雨人公”为林则徐弟林霈霖,“李孺人”为霈霖妻李氏。此墓系清道光六年(年),林则徐因母丧守制,为其父母营造的,林则徐逝世后附葬于此。

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福建省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发现于年1月,先后进行8次发掘,发掘面积达平方米,共发现墓葬89座、陶窑9座、壕沟2条,出土大批陶器、石器、骨器和玉器。以昙石山遗址命名的昙石山文化,分布于闽江下游,直达沿海地区,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是先秦时期闽台两岸海洋文化的源头。

昙石山文化遗址基本上是一处~年前原始社会晚期的公共氏族墓地,其上层叠压着多年前的黄土仑文化遗物。年,昙石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昙石山文化遗址揭示了昙石山人的社会意识,昙石山文化的源流及与海峡对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紧密联系,反映了昙石山文化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的地位,在福建闽越文化中所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烙印,对史前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闽台古文化渊源以及南岛语族的起源等课题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崇妙保圣坚牢塔,用花岗石砌建,风化后呈黑色,故俗称“乌塔”。崇妙保圣坚牢塔位于福州市内乌石山东麓,与于山白塔遥遥相对,因塔石呈墨黑色,当地人们喜欢称之为乌塔,两塔从古至今都是福州历史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前身为“无垢净光塔”,唐贞元十五年(年)观察使柳冕建、庾承宣撰塔铭勒碑以志。

后晋天福六年(年)闽王王延曦称帝,为自身和眷属以及臣下祈福,在唐贞元无垢净光塔旧址兴建此塔,原计划造九层,天福九年(年),在部属政变中延曦被杀,塔仅建七层停工。

清道光十八年(年),塔石因风飞坠。因塔身倾斜,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拨专款加固维修,逐层箍以钢条,石缝以水泥浆灌注加固。重建的石塔,高35米,8角、7层楼阁式。采取迭涩四跳出檐法,用赤泥作粘合原料。立面造型古朴典雅,线条优美。塔基台为须弥座,座脚雕刻兽类、花卉,转角处有大若常人佛像。第一层塔身周长27.2米,墙厚3.4米,由下而上逐层缩小,顶层周长21.2米,墙厚2.6米。一、七两层一面开门、七面设龛,其余各层二面开门、六面设龛。龛中共浮雕石佛像46尊,作工精美,是五代时期福建石雕艺术精品。五至七层塔壁上嵌有塔名碑、建塔记、祈福题名碑等。塔内有折式阶梯,每层15级。塔外有环廊,廊沿设石栏杆、护板,塔刹饰铜制葫芦。

衣锦坊在南后街西侧,旧名通潮巷,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宋初改称棣锦坊,宣和年间,又改名禄锦坊,宋淳熙年间,进士王益详退归故里后,改禄锦坊为衣锦坊。此后,坊里还出了明代都御史林廷玉、进士郑鹏程等,他们荣归故里,而“衣锦坊”的坊名也一直沿用了下来,人们取其“衣锦还乡”之意。“衣锦坊”最早的名字叫通潮巷。这让人联想到宋代福州百货随潮船入市,千家沽酒户垂帘的盛况,并且记起古城区的内河是通海感潮的。大海的广博、渊深与外向,时时引人上下求索、奋发有为。这个巷于是不断有人出人头地,得享锦衣玉食,并赢取外界无数艳羡的目光。而觥筹交错、掸冠相庆时,最易激发的是雁过留声的雅兴。于是先有该巷荣归的春风中人,改通潮巷为禄锦坊或棣锦坊,后有更得意的主儿,易其名为现在的衣锦坊。人们几无例外地,将荣宗耀祖的成就感和娇人傲物的心态,直接地广而告之。

给这个坊带来负面影响的人也有。比如从洗银营小巷走上近代政治舞台却不幸丢了国格的那个大书家。但始建于乾隆年间的郑家宅院至今还在,照样地砖是砖、瓦是瓦,只是朱颜改。衣锦坊也有大隐隐于市者,竟把舞台歌榭建到自家院子里来,而且是搭在水池之上,成为三坊七巷里的唯一水榭。如今虽风光不再,正待修复,却仍让人想像当年台上半癫、台下全癫的一派自得其乐情景。最有看头的还是坊内的欧阳氏花厅,好像在这里发生过木工泥匠漆艺雕师的才艺大比拼。封火墙、泻水檐,马鞍翘、六扇门、漏花窗、覆龟亭、美人靠、楠木格、金鱼缸……,建筑的精细和摆设的经心里,无不透露着主人生活的信心和艺术的用心,同时记载着一些具体年代衣锦坊里富余祥和的升平气象。

福州地藏寺坐落在福州市东门外的金鸡山麓,即原报恩寺之地藏殿,尼寺之著名者,唯此一地藏寺。相传建于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年),是福建省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传承法系属曹洞宗。

现存的地藏寺是清朝同治年间(一年)由信徒鹤山被者集资重修。清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按照旧制进行了维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藏寺又按原貌进行了修复,并对佛像和殿堂进行了全面修复,今寺内主要建筑有地藏殿、大士殿、达摩祖师殿、弥勒殿、韦驮殿、伽蓝殿、念佛堂、文昌宫等,布局合理,殿堂古朴,别具风格。

地藏寺建于武帝大通元年(公元年),当时叫作法林寺,是福建省最早的尼寺。唐乾宁元年(公元年)重修。五代时期称金鸡山报恩寺,寺内建有地藏殿。宋、元、明各代皆有修葺。后因遭火灾,寺毁。清同治三年(年)重修,在报恩寺地藏殿遗址建新寺,取名地藏寺。清末以来虽多次扩建,但基本上保持原貌。抗战前夕,重新整修,成为福建女众丛林,净土道场。

清同治三年(公元年),信徒鹤山樵者等集资将报恩寺的地藏殿重修,并定名为“古迹地藏寺”。虽然在清朝时曾勒石布告:“大清同治甲子年绅耆募捐重建地藏寺大土殿、文昌祠、斋堂、拜台,重修前殿、两庑山门,公禁不许租停棺柩,寺僧如有不遵,立即斥逐不袋,勒石永记。”但到了清末民初,和尚信坚、自通、秀岩等法师主持管理。

除过政党宗教生活外,寺内却成了停住棺枢之所。当时戊戍维新变法的六君子之一——林旭,在变法失败之后被清廷杀害,其棺运回福州,就曾停枢于此寺中。年间,尼姑德钦法师为“振兴地藏”,率双溪庵尼众出资接该寺,并移棺96具葬于陈家山。在德饮法师住持下,寺庙整修一新,尼众也达数十人,成为福建省著名的女众丛林。

文革”期间寺庙惨遭破坏,尼姑还俗,寺庙改作他用。年后,地藏寺逐渐恢复旧观,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寺庙。

如今地藏寺经过十年的翻修,面貌焕然一新。现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楼、客堂、五观堂、念佛堂等殿宇。整个寺庙坐东面西,金碧辉煌,雄伟壮观。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邮编31。该馆成立于年11月,隶属于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馆址为黄花岗烈士林觉民故居。坐西向东,原有二进厅堂、后花厅、北院南花厅(紫藤书屋)及楼房,居住着林觉民父辈七户族人。

厅堂按福州地区传统厅堂复原布置,厅中设供案、供桌,两侧设茶几、座椅;壁上悬挂关羽及张良进履、李固负笈、扬时立雪、仲淹划粥等图画及黑漆描金对联。厅堂两侧厢房则辟为福州辛亥革命史实陈列室,介绍福州辛亥革命前社会情况、当时福州革命团体组织情况、参加辛亥广州起义的福州籍烈士以及福州辛亥光复前后史实,陈列实物、图表、资料共多件。

后花厅厅堂陈列林觉民烈士事迹,居室则恢复烈士卧室原貌。紫藤书屋辟为辛亥革命仁人志士事迹介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