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
从满归镇继续往北,在25公里后,路右有树干搭建的三角形门楼,这里是亚库特.多妮娅.布氏族营地。
一对年纪接近70的鄂温克老夫妻,还在这里坚持着传统的生活,营地里的几个“撮罗子”还原着过去的情景。
这是高约3米、直径约4米的一种圆锥形简易建筑物,其实就是用松木杆搭成的尖顶圆形窝棚。“撮罗子”的遮盖物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夏季一般用桦树皮,冬季则用鹿皮来包裹御寒。
鄂温克族是我国唯一养育驯鹿的民族,这个营地也是以养驯鹿为主。几头今年刚出生的小驯鹿在围栏里。
看见了妈妈,小鹿便一头钻进去吃奶。
这些驯鹿被散放,是为了让它们去寻找苔藓,而苔藓则是驯鹿的主要食物。
驯鹿除了苔藓,还需要少量咸盐的补充。而召唤驯鹿的最好方式,就是给他们舔一舔饲养人手上的咸盐。
驯鹿的鹿茸也是珍贵的药材,每年定期的割下鹿茸,也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
老人向我们讲述鄂温克人传统的生活,告诉说桶里浸泡着的是桦树皮,除了可以充当“撮罗子”的外表,还可以制成各种手工艺品。
老夫妇2人单独的在这里生活,他们不习惯被搬迁后的定居点,年轻的孩子们也离开去远方追寻更现代的生活。
看着老人孤独的身影,这样的场景和生活,也许并不能再延续多久。
前往漠河
今
天要去漠河,要去中国雄鸡版图鸡冠上的最高处,那里号称中国的北极。
又是路边连绵的五彩山。
又是高高挺立的白桦林。
在内蒙古与黑龙江的交界处,一个林区检查站的栏杆挡在了道路上。
检查很简单,就是询问是不是抽烟有没有火柴和打火机。
正好与值守的师傅聊天,听他介绍林木的树种,听他讲述现在的保护。
当终于停止了砍伐,当终于停止了索取,当从伐木工转变成育林人,大兴安岭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生机。
可还是需要几十年,可还是需要几百年,才能再次的展现树木的粗壮,才能再次的走进高高的大森林。
途中,经过了年发生过火灾的那片森林。
从5月6日一直燃烧到6月2日,28天的肆虐大火吞噬了70万公顷的林木,还有很多的生命财产,留下来极其惨痛的记忆。
仔细观察路边,还可以看见一根根黑幽幽的树桩,那是大自然树立的一根根墓碑。遗憾没有一块标识牌,来讲述那段历史,来告诉过路者。
眼前的这片树林,枝干很细,可是生机勃勃,其实也是被大自然抚平后的伤疤。
九曲十八弯
来到了漠河东面的图强镇,这里有一处九曲十八弯。登上路旁高崖上的4层观景台,河谷里的景色坦陈在眼下。
其实在观景台上并不能看见那九曲,就算用长焦也只能看见部分的弯曲水面。可是如果你用谷歌地图放大了看,就知道那何止九曲十八弯。
并且还有更多的河水改道后留下的弯曲痕迹,那裁弯取直后留下的牛轭形现在成为了湿地。
弯曲处的河床被水流冲刷坍塌,引发了河岸边林木的倾倒。
而笔直的河床,却有浅滩泛起白色的涟漪。
漠河
漠
河县城并不大,在南北向主干道的西侧小山上,建起了一个北极星广场。要走上级台阶,来到不锈钢的塑像前。据说这是一尊由天鹅和雄鸡顶起的北极星造型,中国版图的雄鸡和黑龙江版图的天鹅在漠河这里就演绎成为脖子同样长“雄鸡之冠,天鹅之首”。
▲未经作者允许文章不许转载
网点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