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金兰迪、佳尔塔和小驯鹿在一起。 古木森供图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呼伦贝尔6月22日电题:“网红”鄂温克使鹿人:是驯鹿引我回山林
中新网记者张玮
“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听不到那流水一样的鹿铃声,我一定会耳聋的……”作家迟子建在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如此描写鄂温克使鹿人。
图为佳尔塔和驯鹿在一起。 古木森供图
对于“80后”的古木森来说,这,也是他的心里话。
夏至已至,整夜觅食的驯鹿晃着脖子上的铃铛,伴着清晨森林里浓重的雾气返回鄂温克猎民营地。
古木森为它们点上熏蚊烟,小家伙们围着烟缓缓卧下。“这个季节,林子里的蚊子和牛虻多了起来,只要有充足的苔藓,驯鹿不会远走。”
图为古木森一家。 古木森供图
鄂温克使鹿部落在大兴安岭一带生活了约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根河市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里,多人的部落、多头驯鹿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简单而快乐。
“是什么吸引你回去的?”
“是驯鹿。”
“每当夜幕降临,大城市的街灯渐次亮起的时候,耳畔就会响起阵阵清脆的铃铛声,将我带回遥远的大兴安岭山脉深处。”年,大学毕业的古木森在北京工作,即使看过万千世界,他仍想念从小相伴的驯鹿。
图为金兰迪抱着儿子在林间散步。 古木森供图
年,古木森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山林,进入当地的驯鹿种群改良试验站工作。年,古木森以4头母鹿、1头公鹿“起家”,支起自己的驯鹿猎民点。
兽医专业毕业的古木森,目标是要壮大中国驯鹿种群,改良驯鹿品种。
一年中有天与驯鹿生活在山上的古木森,从山下的书店买了好多驯鹿养殖书籍,利用放牧驯鹿空余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并每天记录驯鹿的采食习性、患病症状和用药效果。“目前,我已经整理出来一份万余字的诊治和驯养驯鹿手账。”
多年的养鹿经验让古木森练就了一身“接生婆”的本领,哪只母鹿即将临盆,他都能准确判断。
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是母鹿集中产仔期,猎民们每天早晨都会踏着积雪走很远的山路将驯鹿找回,发现有临产或已产母鹿,就将它们带回鹿圈。
“去年生小鹿,猞狸来袭,小鹿崽全被抓走了。”古木森心疼坏了,向老猎民请教后,他结合自己的养鹿经验,便开始带着驯鹿一直搬家,尽量避免野兽寻着血腥味儿找到小鹿崽。
如今,古木森的驯鹿猎民点已经有近50头驯鹿。
妻子金兰迪出生于“Z世代”,却一直陪着古木森住在深山里,做起了他的小助手。“平时帮他抓小鹿崽,喂驯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古木森觉得自己民族的驯鹿文化也很有特色,便用镜头记录下自己家的养鹿生活,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没想到反响还挺好。”
古木森还记得让他爆火的那段视频内容:“每天早晨母鹿带着小鹿回来,我会提前在撮罗子外面点好熏蚊烟。”
“有一天早晨,母鹿独自回来找我帮忙,带着我一直往林子深处跑。”古木森说,直到母鹿带着他找到小鹿崽,“小家伙在树丛里趴着,脸被猞狸抓得都肿了,身上还有被咬的伤口。”
古木森把这一段鹿妈妈求救的视频发到网上,没想到浏览量过万,点赞量也达到四五千。
“短视频走红后,我的家乡和鄂温克使鹿文化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