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越来越热,几乎每个人都成了行走的烤肉。因为罕见高温天气的持续,西伯利亚地区,在北极圈内的永久冻土层融化了,甚至解冻了一头万年前的长毛猛犸象。
——又要说全球变暖?
——“化了就化了,几万年了,那些病毒细菌早死了!”
——“再说了,人都进化了几万年了,还怕那些古菌干什么?”“
——正好冰化了,还能多下点雨。”
——是吗?
永久冻土就像一个远古生命“休眠仓”,寒冷缺氧的环境使得一些微生物得以休眠,一睡就是上万年。永久冻土层中充斥着各类远古的东西:死亡的植物,动物尸体,被灰尘和雪覆盖的苔藓,还有各类奇形怪状的真菌、细菌和病毒。随着气候变化的进行,在冻土中休眠的许多微生物或也将会在常温下苏醒过来。
往年每次谈到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总要提一下西伯利亚永冻土可能会融化。事实上这个危机,已经开始发生了。年8月,异常高温解冻了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一头死于炭疽的驯鹿尸体被暴露出来,随后,西伯利亚地区炭疽杆菌死灰复燃,引发大范围驯鹿和人感染。没有人知道,这些冻土里早已被人类遗忘的病原体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灾难,但我们至少了解上半年究竟是怎么过来的。而平均温度的升高也并不是简单地增加了降雨。
谈到降雨,总会让我们想到洪水。在短短30年里,四级到五级强烈飓风的发生频率几乎增加了一倍。温暖的海水给飓风提供了力量。在过去几年中,美国和英国都经受了超强风暴和洪水的袭击,灾害中有很多人死亡,财产损失达数亿美元。从年到年,飓风发生的频率稳固上升。年与年间,平均每年约有3.5次飓风;年与年间,平均每年约有5.1次;而年与年间,平均每年就有8.4次飓风。
我们都知道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但事实上温室气体不止二氧化碳,还有甲烷。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十几倍,因为二者所能吸收辐射的波段不同。简而言之就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经够多了,它能吸收的波段已经吸收的差不多了,即使再多些二氧化碳影响也是有限。相反,大气中甲烷不多,所能吸收的波段还未能有效拦截,一旦稍有增加,温度就会剧烈波动。而被封冻在西伯利亚西部冻土层中的甲烷,达七百多亿吨,占全球地表甲烷总数四分之一。随着西伯利亚永冻土的融化,更多的甲烷溢出,这将加速全球变暖的进程。
不过我们也不必过分忧心,经过几十年的热议,全球变暖早已成为我们茶余饭后日常讨论的话题。我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了气候问题的重要性。气候变化是一个关乎全人类的问题。这需要全体人类,在几十年至上百年的时间尺度上,从多个方面逐步改善我们的地球环境。这不是某个地区,乃至某些国家能够单独解决的问题。换言之,气候问题属于人类议题,其参与主体只能是国家与国际组织。作为个人来说,不如想想下月的贷款怎么还吧。
人类总会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