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酊能不能治疗初发的白癜风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325341.html哥哥,你跟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吧。月亮上没有嫦娥,只有数不清的坑坑洼洼。你说的不对!妈妈跟我说了,月亮上有嫦娥有月兔有广寒宫,还有不停砍树的吴刚……那些都是假的,哪个傻子会不停砍树啊?前几天和闺蜜家视频通话,闺蜜4岁的女儿和我5岁的儿子抢过手机,自己先聊上了。可没想到聊着聊着,出现了以上这段差点让两位老母亲友尽的对话。哥哥的科普工作,做得实在是太失败了。眼见着妹妹急得要哭,闺蜜赶紧安慰道是是是月亮上就是有嫦娥,她偷了王母娘娘的灵药,被罚在月宫一个人呆着,宝宝的想象力真丰富。这一幕像极了经典韩剧《》中的名场面,领居家的大姐带着一脸坏笑,告诉童真的小女孩珍珠,这个世界是没有圣诞老人的,差点把小珍珠整崩溃了。闺蜜女儿的眼神,就和小珍珠一样惊恐,似乎幼小的心灵中属于浪漫想象力的某一个区域,被巫婆们恶狠狠地敲碎了。我们明知道月亮上没有嫦娥,圣诞老人也不会驾着驯鹿在天上飞。但这又属于孩子们的童话世界,充满了五彩缤纷的想象力。电视剧里,打碎小女孩幻想世界的邻居大姐被群嘲。生活里,到底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还是科普知识?成为困扰家长的课题。科普科学知识,不会破坏孩子想象力有家长担心,说出符合事实的科学知识,会破坏孩子难能可贵的想象力。其中的逻辑思维其实也很简单:如果孩子明确地知道,月球上只有环形山,没有嫦娥和吴刚,孩子们一定会局限自己的思维,再也创造不出瑰丽的想象故事。可事实真的如此吗?首先,孩子的想象力没有那么脆弱出于对艺术灵感的词汇的敬畏,现在很多父母都会从各个方面去保护孩子的象力。邓超和孙俪的小宝贝等等,曾经在家里的墙上乱涂乱画,孙俪本想阻止,但邓超对她说:墙纸可以买,但灵感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于是,两口子允许孩子在墙上肆意挥洒涂鸦,完成了对孩子想象力的保护。这份豁达和宽容,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确实有非常多好处。只不过孩子的想象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脆弱。他们不会因为不能在墙上画画,就停住了拿起笔的手。喜欢画画的孩子依然会在纸上、本子上,甚至是废纸箱上,尽情发挥想象力。其次,科学知识和想象力不是对立关系父母想在想象力和科学知识中做取舍,其实是把培养孩子能力当做了二选一的选择题。这种教育错觉类似儿童时期的二级思维,也就是因为某一价值,而否定另一价值,往往会造成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固化认知。《妈妈是超人》中,节目组让黄圣依和5岁的儿子安迪分别回答,月亮上有什么?黄圣依回答:嫦娥,月兔。安迪则回答:月亮上有陨石、空间站。黄圣依本来是想根据儿童的思维来回答,没想到儿子安迪的思维反而突破了大人理解的束缚,直接到达了成人阶段的科学思维,反而嫌弃黄圣依是黑洞妈妈,啥也不知道。虽然黄圣依没有当成超人妈妈,差点还被5岁的儿子安迪一顿嫌弃。但网友却纷纷点赞安迪是百科全书喂大的孩子,不仅懂得知识多,还拥有不错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纯纯的科学少年。值得注意的是,安迪说黄圣依是黑洞妈妈,将黑洞的特质和妈妈相结合,不正是充分利用想象力的体现吗?实际上,育儿是一套组合拳,不应该孤立地看待其中某一项能力。因为孩子能够接受的信息是多元化的,输出方式也不是单一维度。科学不但不是想象力的阻碍,反而能让孩子的想象力达到更高的层次。科学思维,能让孩子的想象力达到更高的层次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被广大家长传颂的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的成就摆在那儿,不少家长把这句话奉为金科玉律,甚至在心里产生保护孩子想象力=保护未来的爱因斯坦,这样的等式。可我们首先要明白,想象力到底是什么?想象力:指人的思维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现代汉语词典》正像词典中解释的一样,想象力不是凭空出现的,天马行空也要有材料依据。而这些材料的来源,正是科学思维。有的父母会拿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毕加索作为想象力的范本,这位艺术大师的画作,充满了瑰丽的想象,那种立体主义绘画至今仍让人着迷。上图为《带花环的玛丽·泰蕾兹·沃尔特》,没有强大的想象力,无法理解画作的内涵,当然更不用说创作出来了。可是,这些作品,不是凭空飞来的,更不是异想天开。毕加索在成为立体主义大师之前,写实画作已经超凡入圣。有人说想象力是毕加索的油画,充满了不稳定和匪夷所思。但这些不稳定和匪夷所思,来自于毕加索年轻时,竭尽所能的完善对人像和景物的细腻刻画,最终才达到了返璞归真,随心所动的境界。这才是想象力之大成,他通过观察和洞悉人物、事物的细节,发现了结构形象的新表达方式,最终形成了他的风格。换句话说,丰富的想象力,是基于充分的知识积累。现在再回过头看爱因斯坦说的这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不是说知识不重要,而是因为想象力是知识的进阶内容。真正能直灌心灵的想象力,往往就是来自这些逻辑严密、思维科学的科学家们。科学思维应该是想象力的翅膀,而不是掣肘。如果说科学家们的案例离我们太远,学生群体的对比同样也能说明问题。在年,由丹麦广播电台和哈尔滨某中学联合举行了一次比赛,从数学、英语、阅读理解、创造能力等方面展开比武。丹麦人自信满满地认为,在创造力和想象力上,中国孩子肯定不如我们。在他们眼里,中国学生应该都是书呆子,缺乏想象力,除了做题什么都不会。但事实上呢?中国学生以总比分4比1的悬殊差距赢得了比赛,在创造力比拼上,依然拥有压倒性的优势。比拼创造力环节,有一题是在一对C上作画,比谁更有想象力。中国学生的作品普遍层次更丰富、内涵更深刻,常常让人觉得耳目一新;而丹麦学生大多数只是画的蝴蝶或更简单的线条。结果出来后,丹麦人不得不承认,即便是创新能力,中国学生也比丹麦学生好。由此可见,科学思维不仅不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相反还是搭建更高层次想象空间的基石。什么是科学思维?无论是科学家们,还是优秀的学生,他们在知识储备和想象力等各方面所展现出来的优势,都是源于科学思维。我们所知的科学家,有怎样的品质?他们拥有极强的逻辑思维和探索欲望,一生都在追寻为什么。正是这种追寻事物本质的能力,才让飞机飞上天空,让火箭冲出云霄。这些才是想象力最强烈的表达,所以想要让孩子拥有想象力,不是把他们和嫦娥一起禁锢在月亮上,而是让他们去求真,探索。听起来好像很玄幻?可科学思维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和企及的东西,其实就是一种索事物本质的思考方法。具体的表现为:·勇于问为什么·试着做一下猜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形成总结和归纳的好习惯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它分4个阶段来理解:提问、假设、尝试以及反思。家长有意识地将科学思维的方法,加入到孩子的思维模式中,就像给电脑加装了超级cpu,会让孩子整个思维活跃起来,不断丰富自己的能力,他们会更有求知欲望,用更符合逻辑而不是情绪的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拥有科学思维的孩子,有潜力迸发出更强烈的创造力,展现想象的真正力量。正如说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爱因斯坦,是一位科学巨擘一样,他站在科学和知识这两位巨人的肩膀上,再加以想象力,才获得了最终的成就。那么,要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呢?思维是一项后天习得的能力,只要父母有心去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就会逐渐向科学性靠拢。提问——要源于兴趣,却不止于兴趣我记忆中有几个印象非常深刻的孩子:一个是很多年前从报纸上看到的10岁男孩,可以听发动机声音,辨人是什么牌子几型号的汽车,汽车知识储备令大人们叹为观止;另一则是网络上看到的,一个七八岁大的男孩,一边把玩着茶杯、一边记录品茶写日记,说出来的词汇让无数网友都汗颜;还有身边亲戚家的娃,四五岁能认识上百种恐龙,堪称我们家的恐龙小百科……这些能自己去探索学习的孩子,都说明了一件事:孩子吸收知识能力非常强,就像海绵一样,而兴趣就是他们强大的动力。人生来就有非常自然的好奇心这是什么为什么呢怎么会这样。培养孩子的兴趣,也就是多问为什么的过程。可仅仅只是把兴趣培养起来还远远不够,父母如果不去强化和引导他们活学活用科学思维,那兴趣的有效力只能是昙花一现,依然没法像这些孩子一样能在一门兴趣里玩出花样来。不挖掘,不知道孩子擅长什么;不培养,兴趣无法长久。假设——启发推测,允许质疑假设就是在没有验证之前、脑海中所做的设想,需要运用到一些与推测相关的词汇,例如我觉得我想我认为。假设和推测也具有一定的条理,家长和孩子交流时,经常用到首先、其次、最后或第一、第二、第三这样具有层次感丰富的词汇,也能启发孩子去做推测思考。另外,孩子的想法很有可能和我们的想法不一致,甚至会让父母觉得不合常理、不和逻辑。我们需要做的是要引导他们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而不是否定他们提出质疑的权利。尝试——实验出真知,行动起来最重要如果假设只是停留在口头,那么一点意义都没有了。实验才能出真知,行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有父母可能会苦恼,我又不是专家,更不是科学家,有些东西我也不懂,能怎么办?陪孩子一起尝试,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翻书。翻书是学习原理,不懂的就去翻书;没有书,就去买书;书本买不到,就去图书馆等地方去查阅。做到这个程度,要说难也挺难的,要说简答也很简单,就是看父母的用心程度。二是做实验。很多科学原理都是源自于生活,现在网上有很多配套好了的科学小实验器材,非常适合孩子理解。既能激发孩子的动手尝试欲望,又能让他们通过这些实验,亲眼见证科学原理。我们不需要什么都懂,但是我们需要陪伴并教会孩子,如何去寻找答案。反思——不断复盘才会有深入发现提问——假设——尝试,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不是到这里就结束了,还有一步我们成年人也经常忽视,那就是反思。李湘的宝贝女儿王诗龄,往往因为养育花费过大、身形过胖等负面消息而上热搜。但是我却很喜欢这个孩子,从她身上能看出父母精心教育的影子。王诗龄最常去的地方,是博物馆和美术馆。与大多数家长带孩子到此一游不同的是,父母会带着她去一遍又一遍,不只是眼睛看,还要认真做笔记。每去一次博物馆,都会发现以往没有发现过的精彩;每记下一个笔记,就是一次思维的复盘。当孩子能把以前发现的旧知识,和后来发现的新知识融会贯通,才会有一步步的深入发现,知识的雪球就会越滚越大。撒贝宁在节目里说:科学家要是浪漫起来,根本受不了。普通人表达情感时,磕磕绊绊地说:我好稀罕你。梁思成问林徽因:为什么是我?林徽因说:我会用一生来回答你,你准备好了吗?这就是充满了科学思维之后的想象力,有着丰沛的情感,直灌人心。科普破坏孩子想象力是一条伪命题,我们可以大胆告诉孩子月亮上没嫦娥。让孩子们拥抱科学,帮助他们的想象力展开双翼,冲向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