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节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筑梦冰雪相伴冬奥”全国10条冰雪旅游精品线路。线路涵盖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内蒙古等7个北方地区。同时聚焦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趋势,涵盖甘肃、四川、湖北等近几年冰雪旅游加快发展的省份。
文旅部要求,沿线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要加强和相关部门的协作,在严格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实施好《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年)》,加大对冰雪旅游线路沿线符合条件的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滑雪场等旅游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我区东部的兴安盟阿尔山、呼伦贝尔各市串联起一条主题为“冰雪秘境心灵牧场”内蒙古高端冰雪旅行精品线路
01
主要节点
兴安盟阿尔山市—呼伦贝尔扎兰屯市—呼伦贝尔牙克石市—呼伦贝尔海拉尔区—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满洲里市—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呼伦贝尔根河市
02
沿线冰雪旅游点
阿尔山市太伟滑雪场、扎兰屯市金龙山滑雪场、牙克石市凤凰山滑雪场、海拉尔区东山滑雪场、苍狼白鹿冰雪运动基地、根河市敖鲁古雅乡冰雪乐园等。
03
特色冰雪活动及体验形式
冰雪那达慕等,线路体验形式为滑雪、自驾穿越、雪域列车、温泉休闲、冰雪娱乐、冰雪摄影等。
04
沿线其他旅游景区
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海神圣泉旅游度假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白音哈达旅游度假区、满洲里中俄边境旅游区(国门景区、北疆明珠观光塔、套娃景区)、额尔古纳湿地景区、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等。
这最后一站中国冷极根河,是一个四季旅行体验都很独特的目的地。根河市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是我国唯一以使用驯鹿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的人口较少民族,饲养着我国唯一的驯鹿种群,驯鹿存栏为余头,是国际驯鹿养殖者协会的一员。“使鹿文化”闻名中外,是世界级的文化名片。有全国最后的狩猎部落。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现有鄂温克族人。年,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猎民放下猎枪移民搬迁到根河市郊新址,被誉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的音译,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全乡总面积.2平方公里,总人口人,其中鄂温克族人。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鄂温克猎民,在多年前从勒拿河一带的俄罗克屯迁到额尔古纳河流域。
鄂温克族是我国唯一以饲养驯鹿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的民族,史称“使鹿部”,现有9个猎民点,饲养驯鹿余头。年敖鲁古雅5个驯鹿养殖点加入了国际驯鹿养殖者协会,年敖鲁古雅使鹿文化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年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世界驯鹿养殖者大会。
目前全世界有驯鹿大约多万头,其中野生的约有多万头,驯养的有多万头,分布在10个国家30余个地区。
根河的余头驯鹿是我国唯一的种群,年敖乡代表国家成为世界驯鹿养殖者协会的成员,从而使中国驯鹿产业融入和参与到国际驯鹿产业的合作交流中,也正因为加入了国际驯鹿养殖者协会,融入了北极圈文化。
古代,驯鹿是鄂温克猎民的主要猎取对象,是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据传说,古代有8个猎民在山中打猎,捉住了6个野生驯鹿。放在栅栏内,用苔藓喂养而成为家养驯鹿(驯鹿应体现在“驯”字上,没有“驯”字它仍然是野生鹿科动物),驯养的目的是使用驯鹿,而减轻劳动力,主要是驮运东西和乘骑代步。
鄂温克猎民始终从事着狩猎生产,从未离开过森林,而把驯鹿饲养和狩猎经济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原始狩猎向驯鹿畜牧业过渡的类型。如《新唐书》记载着“鞠国”,所述“家畜如牛马”即驯鹿,“聚木为屋”即鄂温克猎民所居住的“撮罗子”。
游猎生活决定鄂温克猎民必须寻找适应驯鹿生活野兽又多的地方,于是便来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原始森林中,世世代代过着游猎生活,并且仍然以原始方式饲养驯鹿,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这就是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驯鹿的来源。
▍策划:黄丹
原标题:《敖鲁古雅,也许是你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