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房煜虎嗅网主笔
来到苏宁南京总部,如果你不去一趟雨花物流基地的智慧物流超级云仓(下称“超级云仓”)看看,实在有些遗憾。这里有号称全亚洲最大的智慧物流基地,占地超过20万平方米。不仅是最大,这里还是很多物流黑科技的集中地。
在仓库内,一排排阁楼式高密度分拣货架矗立在眼前,你仰头向上望去甚至会有晕眩的感觉。
在自动化分拣线,一个个空置的黄色料箱带来到工人面前,工人根据指示灯和亮起的数字将商品放入料箱,几秒钟就可以完成分拣。
“这个很容易上手。”苏宁物流集团的工作人员告诉参观者,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虎嗅君一分钟就学会了如何分拣选商品入箱。然后,装好料箱在传送带上飞快的滑行着,他们就像游乐场“疯狂的老鼠”中的“老鼠”,快速却又有秩序的奔向各自的出口。
这里是苏宁物流集团的智慧物流试验田。最前沿的物流设备都会先来到这里进行调试、磨合。在苏宁物流官方网站可以看到,苏宁的超级云仓在“S实验室”板块下面,其他子项目还包括机器人仓、无人重卡、无人车。因此,这个超级云仓经常会接待参观者。来访者既有国家部委的官员、学者,也会有企业同行。“京东也来参观过。”一位苏宁物流工作人员说,一次国家有关部委组织调研,京东物流的同行也在其中。
科技正在改变物流,但是改变的速度是否能够跟上人们的预期和产业的发展,则是另一件事。很多来超级云仓参观的人都会问一个问题,这里有这么多现代化、智能化的物流设备,看上去运转顺畅,它们彼此呼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仓配体系。那么中国物流仓储的完全无人化、自动化,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
答案是,一方面仍旧不能操之过急。另一方面,很多外在的变量因素又会加剧这个进程。比如,5G的到来,也会对仓储物流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动化是个梦
对于仓储物流能否实现彻底自动化的提问,苏宁物流研究院副院长栾学峰首先指出,彻底的无人化是不现实的。在任何的物流体系里都不能彻底的无人化,而应该是少人化。不能也不必彻底无人化的原因有几条:第一,投入产出比的原因;此外,要考虑刚性自动化和柔性自动化的不同;第三,还要考虑技术本身的迭代速度。
逐条分析一下。首先,对于一家零售企业,物流作为商流的支撑体系,是不可能不计成本来投入的。理论上讲,不计成本的投入可以完成任何高标准高要求的配送体验。就像历史上,唐朝的皇帝为了让杨贵妃吃一口新鲜的荔枝,而不必在乎路上累死多少马匹一样。但是在现代企业,必须要考虑投资回报的问题。不考虑成本,很多项目最终就会如共享单车一样,真的做成了“公益”项目。
其次,根据一般的定义,刚性自动化指的是设备和产品的唯一性,这种自动化容易实现,但是不容易适应变化。而“柔性自动化”是指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产品及工艺的多样性和可变性,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和数字系统来控制。
苏宁物流副总裁姚凯表示,在仓内存储的策略上,苏宁物流会坚持“软硬结合”。目前,苏宁物流在全国多个城市布局高密度的存储、AGV机器人,做到“料箱到人”,与过去传统的货架与拣选分离完全不一样。在硬件上,通过存储方式的调整,增加空间利用,减少拣选环节的人员动线;软件上,对库存商品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季节和促销活动,预测销售趋势。通过系统的推荐、存储方案的提前制定,优化库内存储。
姚凯对虎嗅强调:无人化并不是%无人化,苏宁物流突破的是在非作业流程上的人工解放。比如说在库存盘点方面,开发视觉盘点技术;通过管理技术将每一个人的效率发挥到更大。在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苏宁物流通过5G、人工智能等技术武装仓储,会更智慧,更柔性,自动化程度、效率更高。
工作人员向参观者展示手持终端上的库内实时数据
对此,虎嗅对此的理解是:目前从中国的物流实际来来看,目前,大家看到的更多是设备的自动化,设备可以实现部分关键环节的自动化,比如存储入位。从中国物流真正的需求看,更需要的是柔性自动化。栾学峰也表示,苏宁的超级云仓用了一些刚性自动动化的设备,也做了柔性自动化的投入。
另外,技术的发展程度本身也是无人化的门槛,比如机器人识别技术的进步程度,直接会影响到物流仓内作业的效率。
此外,虎嗅认为,零售业的物流最终是为零售业服务,要结合零售业的实际情况。在苏宁超级云仓,目前可以存储的SKU超过百万个。即便如此,也有两类商品目前是非常不适合上线自动化设备的,一类是高度非标准化的家居家具产品,另一个则是生鲜类产品。所以,片面追求零售业仓储物流的全面自动化是不现实的。
栾学峰表示,苏宁超级云仓的作用,就是先将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置于具体的仓内场景中,看各个设备之间的磨合程度以及整个仓内的系统运作状况,从中发现问题,再进行调整。所以这个仓的实验性质会更强一些。
除此之外,苏宁在上海奉贤和山东济南也布局了自动化仓库。和雨花超级云仓相比,那两个仓库的实用针对性更强。比如上海仓更加针对电商小件货物,虽然同样采用阁楼式高密度存储货架,但是拆零商品会更多。
不过,换个角度看,苏宁物流屡屡被追问自动化的问题,也是因为这是一代物流人的梦想。就像光速,人类不可达到,但可以无限接近。
特别是在今天,随着中国线下零售业和电商的飞速发展,中国现有的物流体系已经把中国的人口红利用到了极致,这种模式显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在不久前召开的菜鸟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集团CEO、菜鸟网络董事长张勇指出,过去一年,整个中国流转的包裹数超过亿个,比前一年增加大概亿个,增量接近美国全年包裹流转总量。而从人力成本看,中国的快递员也已经超过百万。这只是一线每天上路的快递员数量,如果算上仓内作业的人员,在干线上开卡车的司机数量,这个群体的人数会更多。
栾学峰毫不讳言的说,物流无人化的趋势,是整个社会结构改变的必然。目前来看,随着第一代物流工人年事已高,新一代年轻人越来越排斥枯燥重复的简单体力劳动。比如,虎嗅君一分钟都能学会的分拣岗位,如果一个年轻人干上一年,会出现什么情况?很大可能性就是离职走人,这类岗位的流失率居高不下。
“未来的年轻人,不能再让他们干机器能干的活。但是你让他们和机器人一起玩,也许他们是愿意的。”栾学峰说。
和谁一起玩呢?比如KIVA,又叫亚马逊驯鹿。
中国版驯鹿
AGV机器人仓库正在兴起。在苏宁的上海机器人仓库,上百个扫地机器人模样的AGV机器人在库内飞快的移动,这些矮胖敦实的机器人移动起来非常迅速敏捷,且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镜头中快速移动的AGV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的应用,让商品的拣选不再是人追着货架跑,而是等着机器人驼着货架排队跑过来,通过移动机器人搬运货架实现“货到人”拣选,打破了传统的“人到货”拣选模式。
根据介绍据记者了解,AGV机器人的体积尺寸长大约一米,自重KG,可以承重Kg(相当于个电脑显示器)的货架自如行走。当没电时,AGV机器人可以自动回到充电桩自行充电,
目前,在上海AGV机器人仓中一共有组机器人。商品拣选效率超过5倍人工,拣选准确率可达99.99%以上。一个AGV机器人可以替代10个工人,仓库中的劳动工人可以从50-70人减少到5人。
设想一下,一个人每天看着这些黄色的小家伙跑来跑去,自己坐在系统控制台后面指挥若定,这不就是很多男孩子从小在游戏世界里寻找的机械帝国梦境吗?
这类机器人中,最出名的是亚马逊公司的KIVA,又被亲切的称作亚马逊驯鹿。年,亚马逊以7.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KivaSystem公司,后者以做仓储机器人闻名。KivaSystem更名为AmazonRobotics。Kiva一经问世,便引发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