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驯鹿村是由鄂温克人建立的村落,位于北纬50°左右的大兴安岭,额尔古纳河畔,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这里被称为“敖鲁古雅”,鄂温克语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这里的人们自称“鄂温克”,鄂温克语意为居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长久以来,他们与山林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大兴安岭的西北麓,分散着一些猎民点,由于常常迁徙,鄂温克人并没有固定的居所,他们的住房是临时搭建的撮罗子,一种用木杆搭建成圆锥形的简易帐篷,在这样的猎民点周围驯鹿、狩猎。驯鹿村的鄂温克人与驯鹿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的驯鹿,没有圈养,没有牢笼,散养在猎民点附近的山沟里。夜幕降临,驯鹿们进入深林中觅食,天亮时,驯鹿人点燃白烟,高声呼唤,森林中觅食的驯鹿会回家。如果驯鹿出走了没回来,他们会不辞辛苦地进入深山寻鹿。他们喜爱驯鹿就像喜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将它们视为吉祥的象征,他们守护驯鹿就像守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格外看重这些驯鹿的生命与健康。
驯鹿村的猎民们从来不会对猎物赶尽杀绝,不捕三月鱼,不打三春鸟。他们说,抓到十只猎物要放走五只,猎物除非到门口,否则不轻易猎杀。他们尊重大自然的其他生物,将自己的位置放得跟其他生物一样。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狩猎经济,他们不会过度狩猎来积累自己的财富,而只取生活所需,非生活必需,绝不过多获取。就这样,他们与山林的生态维持着轻松的平衡。在这里,你体验到的会是原始人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房屋可能简陋,他们的衣着可能不光鲜,他们的一生由驯鹿、山林、猎枪猎物组成,他们有着最朴素的心态和最简单的快乐。
目前已经有很大一部分鄂温克人进入了城市生活,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他们的生活理念与老一辈的不同,他们并不愿意被世代传承的家族传统所束缚,于是辞别家中的老人,来到城市里耕耘他们的梦想。昔日驯鹿人的辉煌已经在时光中慢慢褪去,风中摇曳的树林,夕阳下的驯鹿人,已经垂垂老矣。
在寒冷的大兴安岭,还有一小部分的鄂温克人还在继续狩猎,守护着驯鹿。一方面他们并不适应没有狩猎和驯鹿的城镇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发现一离开森林,驯鹿们接二连三地发病,于是他们不愿意人工圈养驯鹿,只好牵着驯鹿重回了深山老林,宁愿在寒苦的环境中,还驯鹿们自由生活。
毫无疑问,最后的驯鹿村正在慢慢消亡,额尔古纳河畔的驯鹿人会越来越少,这是最后仅存的,鄂温克人与大兴安岭的原始生态,朴实而简单的,驯鹿人与驯鹿的故事。古村落无法避免消亡的命运,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就是尽快去记录、证实这段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