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狼曾遍布全中国,为何到了如今,却几乎见不
TUhjnbcbe - 2025/2/26 19:18:00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

说起狼这个物种,会有很多人为之恐慌惧怕。清代蒲松龄先生也常将狼写入《聊斋志异》之中,他斥责狼是一种无情的猛兽,会不问来由跑去攻击人和动物,并且一旦得志就会十分猖狂。不仅如此,很多成语比如狼子野心、狼狈为奸都将狼形容成一种阴险狡诈的动物,并赋予了它们很多类似的故事。

但在现代影视剧里,又有很多人对狼情有独钟,影视剧里演的狼是一种记忆力极强的动物,它不仅会报恩还会记仇,不过话说回来,狼这种动物确实十分敏锐,也爱憎分明。而且狼还是古代突厥人的民族象征,因为狼又聪明又勇敢,是动物界中王者一样的存在。在蒙古,人们也将狼作为图腾的象征。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有很多地方难以见到狼群了,而且狼的栖息地也日益减少。狼曾遍布全中国,为何到了如今,却很少见到了?

狼这种动物起源甚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多万年前,而且在当时可是世界上最顶级的猎食者之一,与它齐名的还有剑齿虎和泰坦鸟。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剑齿虎已经绝迹,泰坦鸟也销声匿迹,只有狼不仅没有灭绝,而且依旧处于生物链的顶端,可见狼这种生物生存能力极其强悍,令人叹为观止。

在我国,狼的种类分为藏狼和蒙古狼,而且分布比较广泛,几乎遍布我国任何一个地区,但总的来说,狼群在北方占据绝大多数。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狼群数量十分庞大,已知的对于蒙古狼群的调查中,光记录在册的狼就有0头左右。但即便如此,狼群数量仍在不断减少,而且成了我国的“易危”动物。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狼群的罕见情况?这个原因其实主要有三点。

第一种是人类繁衍让狼群栖息地减少。

在十四世纪时,我国人口才有2亿,那会无论是狼还是其他动物,都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在十九世纪时,我国的人数扩张到了4亿,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砍伐树木、耕种土地以供养家人,但在砍伐树木的过程中,无形中会暴露出大片土地,这样会逼着狼群退向更深处的森林地带。

此外,工场扩张和工业化进程也是狼群逐渐减少的重要原因,二战过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到了5.4亿,而在20世纪末,我国人口已经逼近13亿,人口数倍的增长必然少不了工业化的建设,进而带来物种灭绝和植被的破坏。

已知近百年来我国已经灭绝的动物中,新疆虎于年绝迹江湖,白头鹳和犀牛也在此后相继灭绝,而狼群数量也好不到哪去,在近百年里,狼群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减少。

第二种解释是人为捕杀。

狼是肉食性动物,它的猎物通常有兔子、驯鹿等小动物。但一旦这些地方植被破坏、或者天气所有变化,会很容易让狼捕不到猎物,没有食物的狼只能冒着危险盯住牧民或者饲养牲口的家庭,它们对牛羊鸡豚下口,有时候还会伤及人类,解放前狼群伤人的事件屡见不鲜,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地方也有狼伤人事件的报道。

这种情况下,人类为了生存,只能大肆捕杀狼群。在捕杀狼群的过程中,人类的聪明机智和团体作战的优势显露出来,人狼的生存之战最后以狼的失败而告终,因此在很多地方狼群消失不见。

第三种解释是环境变化和栖息地的减少,使狼群的生育率下降。

不仅人类会生育率下降,狼群也会有这种情况的发生,当周围的环境恶劣到不足以维系后代时,只能通过降低生育率来提高生存几率。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狼群的生育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普通狼产崽数量通常大于或等于5个,很少有单胎的情况,但自从狼群分布地缩小后,狼产崽数量降至少于5胎甚至是单胎,这些数据表明,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狼群也会降低生育率。

虽说狼曾经给人们带来诸多困扰,但狼群数量的不断减少并不是一件好事。整个自然界处于同一个生物链的循环圈之中,狼群数量的减少和消亡会导致食草动物增加,而食草动物的无节制增长会给森林和草原带来灭顶之灾,最后不仅环境受损,而且气候也会随之变化,一旦植物减少,食草动物也会大批量饿死。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界中任何一个生物都有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狼的习性和分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狼曾遍布全中国,为何到了如今,却几乎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