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暴雨,洪水,年真可谓是多灾多难。联合国也出来警告:人类若再不做出改变,此类极端天气还会越来越多。正当我们在思考联合国警告的真实性时,格陵兰岛又来添了一把火。
上图:年格陵兰的冰川
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位于加拿大东北部的北大西洋。该岛占地约万平方公里,表面只有五分之一是无冰的。其余80%以上的地区都覆盖着巨大的冰盖,约有万平方公里。但因为气候的原因,这里正在迅速融化。
有数据表明,年的7月19日和7月28日,格陵兰岛经历了的最大范围的融化。其中,在7月19日,大约,平方公里近40%的冰盖经历了融化。到了7月28日,已经有大约,平方公里近54%的地表失去冰盖。甚至在年8月14日~16日,只会下雪的格陵兰冰盖顶部,居然迎来了一场暴雨。
上图:年7月19日(左)和7月28日的格陵兰冰盖融化范围(粉红色)。
造成这场暴雨的原因,是与7月的融化事件非常相似的空气环流。首先是一个中等强度的低压中心,不断向东北移动并穿过了哈德逊湾巴芬岛。同时,丹麦海峡格陵兰岛南端的高气压又在拉布拉多海南部和巴芬湾形成了强烈的气压梯度,迫使强风事件从西南偏南向东北偏向格陵兰岛西南部海岸。因此使得接下来的几天里,整个岛屿都覆盖了这种温暖潮湿的空气,进而使得温度提升至冰点之上,并将雪变成了雨。
上图:显示了同一天的平均海平面压力,推动空气和水分迅速向北移动。
在持续三天的降雨期间,史无前例的63亿吨水涌入冰盖(粗略计算,几百个西湖吧)。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峰会站的记录,这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峰会的温度第三次升至冰点以上。除此之外,根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的数据,在降雨期间,还伴随着多达,平方公里的冰层融化。
上图:格陵兰岛伊卢利萨特附近的冰山
NSIDC报告说:此前没有关于该地点降雨量的报告,并指出一天内损失的冰量是一年中这个时候的每日平均值的七倍。而在最近的联合国的报告也警告:超过2度的升温将使得这个巨大冰盖的崩溃。并且根据NSIDC的估计,如果整个格陵兰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7米,这又让科学家们异常紧张。
上图:格陵兰峡湾
不只是格陵兰岛,南极也好不到哪去。
新研究发现,南极洲的“末日冰川”也正在与地球内部进行着一场无形的战斗。南极洲西部是地球上变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那里的思韦茨冰川——也被称为“世界末日冰川”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上图:南极洲的特韦茨冰川
自年代以来,思韦茨冰川已经损失了大约亿公吨的冰。在此期间,仅凭一己之力就造成了4%的全球海平面上升。而在过去的30年中,冰川的流失速度显着加快,部分原因是相对温暖的海水的隐藏河流穿过冰川的下腹部,以及未缓解的气候变化使空气和海洋变暖。
然而,在8月18日发表在《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海洋和气候变化并不是将思韦茨冰川推向毁灭边缘的唯一因素,其实地球本身的热量也在给西南极洲的冰“暖身子”。
上图:地热热流、岩石圈弹性厚度和磁异常分布。
研究人员分析了南极洲西部的地磁场数据后发现,南极洲西部下方的地壳比南极洲东部薄得多——西部约17至25公里厚,而东部约40公里厚。使得西部相对较薄的地壳从地幔(地幔平均温度为摄氏度)吸收了更多的热量。测量表明,在地壳只有17到25公里厚的地方,思韦茨冰川下方可能发生高达每平方米毫瓦的地热热流。很明显,额外热量供应会导致思韦茨冰川的冰损失“显着加速”。
不过在冰川融化之前,我们更应该担心在融化过程中被释放的远古病毒。
如今地球上的两个冰盖覆盖了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大部分地区。它们包含了地球上99%以上的淡水冰,其中南极冰盖延伸近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毗邻的美国和墨西哥的面积总和。这些冰不仅固定了地球的水资源,还封印了地球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病毒。
上图:标记内是格陵兰岛和南极冰盖
年,西伯利亚北部苔原上,爆发了炭疽疫情死。而源头正是一只因炭疽病而死亡的冰冻驯鹿。现在,越来越多的远古遗骸被解封,并且尸身保存完好,就像是睡着了一样。更可怕的是,它们身上还可能带着人类没有见过的微生物。而且,即便没有生物遗骸的庇护,这些远古微生物也有可能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存活下来。
上图:在西伯利亚北极深处发现的,大约生活于2.8万年前的洞狮幼崽
5年,美国科学家就在阿拉斯加一个冷冻池塘中复苏了存活于3.2万年前的细菌。两年后,又恢复了万年前的细菌,在同一研究中,还复活了拥有10万年历史的冰川层中的细菌。在年,法国科学家同样复活了三万年前的两种病毒,分别被称为西伯利亚阔口罐病毒和西伯利亚软体病毒。三年后,美国科学家又在墨西哥一个矿山的晶体洞穴中,发现了10万至50万年的古老细菌。
由此可见,环境变化改变的不只是极端天气的频率,还有可能使我们面临陌生病毒的侵袭。如果不尽快做出改变,未来很可能是一片绝境。不过这些都是推测,没人知道当那一天来临时,人类会是怎样的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