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父母忙着送孩子上幼小衔接,芬兰人
TUhjnbcbe - 2025/4/2 19:01:00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圆圆今年读幼儿园大班,开学报到时,妈妈发现班级里的小朋友少了很多。一打听才知道,许多家长觉得公立幼儿园没教孩子什么东西,怕上了小学跟不上,就转到有拼音和算数教学的私立幼儿园,或者干脆直接送去有效衔接班。原本圆圆妈妈打算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童年,没想着要孩子必须在学龄前学习文化知识。可身边越来越多的父母把孩子送去上各种早教班,如今又眼见班里只剩下十来个小朋友,圆圆妈妈也很难再保持平常心,忍不住跟着焦虑起来。

在中国竞争激烈的教育背景之下,似乎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都在劫难逃,上早教班和有效衔接班学习知识,成为了中国孩子的宿命。

与我们现状截然不同的是,远在北欧的芬兰人,却正在忙着带孩子深入森林。

芬兰小学几乎没有考试

最近又有一部教育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引发了人们的深思。第一期带我们见识了芬兰的基础教育,展示出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芬兰老师自豪地介绍,这里的小学没有考试,我们想要避免任何形式的竞争,唯一评估的不是学科中学了多少知识,而是他们如何自主学习、搭档学习,以及面对任务的责任感。

那要如何达到这位老师所说的目标呢?

与我们所处的教育氛围不同,孩子们不是端正地坐在课桌前背记知识。芬兰学校会根据当地的特点,尽可能多的让孩子接触自然,让学习回归生活。

离森林近的学校,会安排学生深入森林。不刻意教授孩子专业名词,让孩子体会气味、发现颜色差异、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北极圈内的学校,会安排孩子驯鹿的课程,真真切切做到了因地制宜。

芬兰被称为教育最强国

奉行快乐教育,孩子零压力,但又成绩好、创意强,芬兰教育被称为教育最强国。

丨与东亚教育的区别

与颇为严肃的东亚教育氛围不同,学校和老师都非常注重积极教育。每个老师都会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哪怕有所不足,都不去打压和批评。

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之下,孩子们就算不擅长某个领域,但一定也会在其他领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丨与其他欧美国家教育的区别

与其他同样留给我们轻松印象的欧洲国家也同样有所不同,芬兰教育更为公平。

英国教育体系里,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风格泾渭分明,可以说精英阶层和普通大众,有着截然不同的教育状态。

而芬兰在上个世纪70年代,完成了教育改革,所有的教育都纳入政府管理的范畴。

芬兰给老师提供公平的生活的环境,老师不会担心突然失业;没有职称评级,只要做好本职工作,满一定年限会自然加薪,不必陷入纷扰的权力斗争之中。

老师与老师之间不用竞争,但是他们会与自己竞争,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一如他们教育学生一样。

也就是说,国家为孩子的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就有了比其他欧洲国家更能培养出优秀孩子的基础。

芬兰教育的成功观

由于人口少、福利高,芬兰社会竞争没有其他国家那么激烈,就像那位芬兰老师表达的,芬兰不注重竞争,整个社会呈现出的气质就是安静。

因此,没有催生特别功利的教育理念,有足够的空间追求平等和自由的理念。

首都赫尔辛基的男孩们向记者表达,想做程序员、想踢足球,或者当警察。住在北极圈的小女孩,会继承祖辈的驯鹿事业。

创作过全球火爆的游戏《愤怒的小鸟》的企业家彼得·韦斯特巴卡说,芬兰最好的学校,就是离家最近的那一个学校。

一个孩子无论是去读大学,还是读职校,又或者进入社会工作,都算作成功。

芬兰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

或许有家长会质疑,这样的教育理念并不适合我们的教育环境,我们没有北欧国家那么高的社会福利。如果随意照搬北欧高福利国家的教育模式,怕是会输得很惨。

但就像《他乡的童年》在这一期片尾所说的:

芬兰有些优秀的东西,不符合我们现实和传统,但至少可以从家庭和个人层面有所改进。

01借鉴积极教育

看到芬兰老师和家长,时时刻刻都是以正面引导和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许多人深有感触。

不少现在的父母,过去都有过被打击的体验,例如你真笨你不适合画画你没有数学天赋等等。

芬兰的积极教育正是我们首先需要借鉴的内容,不去给孩子贴标签,鼓励孩子去探索,让他们对任何学科和知识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02重视能力培养,为学习打下基础

芬兰社会竞争少,所以小学里也不提倡考试,更注重孩子的综合能力培养。或许在我们看来,这种刻意避免竞争的方式,不太符合我们的现实情况。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有所借鉴,在孩子打基础的时候,别因被动灌输知识和机械联系,掩盖了能力的培养。

相比芬兰小学都不设考试的极致,其实国内这些年也一直在倡导避免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我们国家也同样在借鉴国外教育有利的一面,无奈我们家长不太倾向相信这样的教育理念,还是愿意不早早地把孩子送入正规化练习的早教机构。

想要孩子能在学龄期展现良好的学习品质,更重要的不是让孩子在6岁前记住了多少知识,而知掌握着多少优秀的学习能力。

芬兰像我们展示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其实早教班和幼小衔接也不必是我们孩子的唯一宿命。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父母忙着送孩子上幼小衔接,芬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