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外形上也有所不同,也就出现了不同人种,比如欧亚非三洲出现的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有力的印证了生存环境对人的影响。
但在北极地区,那个常人难以忍受的严寒地区,不仅有人类生活,而且那里的人居然和我们中国人长相相似,他们就是因纽特人。
那么,疑问来了,因纽特人的祖先来自于哪里?
生存环境世界上大概只有6万多的因纽特人,他们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地区,但他们的分布并不集中,反而有点分散,北极圈内外都有他们的存在,一些国家,像美国、俄罗斯等都有他们的身影。
我们都知道,北极地区特别寒冷,常年被冰雪覆盖,同样有着血肉之躯的因纽特人难道就能直面这种寒冷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他们也会利用一定的手段来抵抗严寒,适应环境。
首先就是他们居住的房子,不同于我们建房子所用的一般材料,他们所用的材料是我们无法想象,但在北极地区却是随处可见的冰雪。没错,他们就是用冰雪搭建雪屋。
这在我们听起来都有些童话色彩了,毕竟我们只在童话故事里听过冰雪建成的房子。而他们却是实实在在住在雪屋里,原因很简单,冰雪的导热性差,雪屋可以很好的保存热量。
居住的房子有了,但他们也不能一直待在房子里呀,如果要外出,那么御寒衣物便显得格外重要。值得一提的是,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动物们也都是能适应寒冷天气的。
而适应寒冷的原因就是他们拥有厚重的皮毛,因纽特人为了保暖,便猎杀这些动物,将他们的皮毛做成衣服、睡袋,供自己使用。这样,因纽特人外出便不用担心寒冷的空气了。
除此之外,因纽特人还会利用食物来御寒,就像俄罗斯通过饮烈酒来驱寒一向,因纽特人喜欢食用大量高蛋白肉类来御寒。说到饮食,因纽特人在这方面可是极为特殊的,特殊的原因在于他们食用生肉。
因为这个原因,印第安人还将他们称为爱斯基摩人,用印第安人的语言来翻译,就是“吃生肉的人”。
在因纽特人看来,将肉类做熟后会损失许多营养成分,因此他们就喜欢食用生肉。
并且在他们的生存环境下,随处生火似乎并不大可能。所以他们食用生肉也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因纽特人更喜欢食用那些保存一段时间后稍有些腐败的肉,比如他们最喜欢的腌制海鹦。
因纽特人会猎杀海豹,除了直接食用外,还有就是腌制海鹦,他们会大量捕杀海鸟,然后将海豹开膛破肚,把那些海鸟直接放到海豹的肚子里,再缝住海豹肚子,并用脂肪填塞。
之后,他们再将海豹放置到天然的地窖—冻土层中,这样,海鸟就会在海豹肚子里发酵。
一段时间后,腌制海鹦便完成了,此时的海鹦变成了糊状,因纽特人吃的津津有味。
这道菜也是他们用来招待客人的必备菜品,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
一般来说,我们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维生素就是必不可少的成分。我们通过食用水果蔬菜来补充维生素,可因纽特人却只食用肉类,他们如何保证维生素的补充呢?
那就是海豹脑、鲸皮和驯鹿肝,这些食物是他们补充维生素的主要来源。
所以说,不能小看人类的智慧,为了生存,他们总能想到各种办法。
因纽特人的祖先因纽特人长得像中国人,换句话说,他们长得像亚洲人,同样是黄种人。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为了适应环境,因纽特人的样貌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
他们的身形较为矮小粗壮,主要是为了抵御寒冷,眼睛细长,鼻子宽大,细长的眼睛主要是为了防止强光照射,北极地区冰雪覆盖,阳光经冰雪反射后极为刺眼。
总的来说,因纽特人的外形特征还是因环境的原因有所变化,但他们又确实同亚洲人相似,究其原因便是他们的祖先本就是亚洲人。
末次冰期,大量的水体都被冻结,导致海平面迅速下降,原本的大洋出现了陆地。白令海峡被一座白令陆桥连接,且因为冰期,原本的大洋成为了一大片草原,跨过了白令陆桥。
一群亚洲人便通过白令陆桥迁移到了美洲,也就是现在的因纽特人。
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印第安人早已先他们一步到了美洲,并在这里定居下来。
面对新来的因纽特人,印第安人十分排斥,将他们看成争夺地盘的敌人,于是两方开始了战争。
相较于早已安置下来的印第安人,刚经历长途跋涉来到此地的因纽特人自然敌不过。他们只能一步步败退,被印第安人赶到了美洲以北,直到将他们赶但北极圈内,印第安人才停止了追击。
印第安人深知北极的寒冷,他们原想将对方赶到那里冻死,这样就没有人同他们争夺地盘了。但他们没想到,因纽特人居然在如此寒冷的环境下生存了下来。
可见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多么强,即使环境再恶劣,也能想方设法的适应环境,好好生存。
虽然在我们看来,他们的生活条件并不算好,但不得不说这是最适合他们的。
曾经因纽特人也被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