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圣诞又快到了!它是除春节外,我家最期待的节日!因为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红红绿绿的一切很吸引人。最近新买了很多圣诞装饰,还买了一颗可爱的圣诞树??,圣诞气息被装点得越来越浓了。
我用绒条和热胶枪给妞妞做了一些圣诞小头饰,很简单的手工,但很好玩。
△给妞妞盘了个超大丸子头,可惜鹿角做短了……
我们还一起烤了圣诞树和星星饼干?,自己做的最香:
当然还有必不可少、最重要的一项仪式,给圣诞老人写信??。去年妞妞的圣诞愿望是,她想要一个妹妹,因为弟弟太调皮了(她以为妹妹就不调皮了??)。而今年的新愿望是想要一根可以变身的魔法棒!妞妞的愿望总是很难实现……
弟弟还不会写信,不过他口头传达,让妈妈帮忙写了。他想要的圣诞礼物竟然是大灰狼!弟弟对大灰狼真是爱得深沉,又爱又怕。
△去年给圣诞老人写信,说想要一个妹妹和玩具
虽然是洋节,但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圣诞哦,多过一个节嘛??。《时代周刊》最近把年评为了“史上最差的一年”,每个人都活在疫情的阴影下,那我们就用圣诞老人的魔力结束糟糕的吧!还有什么比看见一位穿着红袍、顺着烟囱送礼物的可爱小老头更让孩子开心的呢?Ho,Ho,Ho~
对我来说,圣诞无关宗教信仰,它是培养仪式感、氛围满满的节日,一家人热热闹闹聚在一起的感觉就已经足够幸福了,还可以和圣诞老人合影、看各种表演、收礼物呢!虽然费心思藏礼物挺费大人的。
每次到圣诞季,我和身边的朋友都会谈到一个话题,你家孩子还相信圣诞老人吗?啥时候他们会自己发现圣诞老师是假的?当孩子知道圣诞老人的真相时,他们会不会很难接受,父母有必要保护这个甜蜜的童话吗?
我的理解是,圣诞老人、牙仙子、复活节兔子,通通都是假的,这些节日的价值在于,在孩子心中构筑了一份美好的幻想,对明天满怀期待。相信自己被爱,学会感恩,爱别人是仪式感的内核,也是我们需要终生学习的表达方式。
在这些节日里,圣诞老人??的礼物有着特别美好的寓意:做一个乖孩子,你就会得到“圣诞老人”的礼物??。这简直就是“好人有好报”儿童版,难道不是吗?无论我们在任何年龄,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念,做一个好孩子。
这两天又重温了一遍桃子与司康的故事,还是好感动。
她说直到16岁,她依然相信世上有圣诞老人,原因是每年她都能收到五花八门的圣诞礼物,即使是父亲去世、出国留学还是结婚,都风雨无阻。无论怎么怀疑圣诞老人的存在,她妈妈都能气定神闲地用精湛的演技“骗”过她。怀着圣诞老人只送好孩子礼物的期待,她快乐地长大了。
每次读起都想哭的是下面这一段,太温柔:
收到礼物是孩子最期待的事,更别说加上一个神秘又傲娇的前缀,“圣诞老人送给好孩子的礼物”。还记得小时候,我很喜欢商店里一件带耳朵的亮片小挎包,每次路过都会盯着看好久,结果有天回家,我在椅子下找到了那个包,包里还有几颗糖!后来才知道是我爸偷偷买给我的。直到现在,那段回忆还是一道温柔的光,所有的惊喜和礼物都来自爱你的人。
世界上最大的圣诞老人培训学校的创始人说:“很多人觉得圣诞老人是从烟囱爬进来的,他们都错了,圣诞老人是从‘心’来到你身边的。”
所以圣诞老人是假的,又怎样?
有不少学者对这个话题做过研究,毕竟圣诞老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白色谎言”(善意的、无伤大雅的谎言):每年圣诞,都一个有个长胡须的老爷爷都从北极出发,乘着毛茸茸的驯鹿,从烟囱溜到孩子们的家里送礼物。又比如福奇说的,圣诞老人不会传播新冠病*哦,他们拥有“先天免疫力”。
除了会带来欢乐、幸福的回忆,圣诞老人另一个可能对孩子有帮助的理由是,他会约束孩子的负面行为,因为乖孩子才会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
JaredPiazza等人的研究发现,当孩子独自参与一项规则复杂的活动时,如果告诉孩子,有位隐形的公主朋友Alice在看着你哦,这时孩子的作弊行为将大大减少,而且孩子越相信隐形人Alice的存在,对负面行为的抑制效果越好。同理,圣诞老人就是那个Alice。
那么孩子一般会相信圣诞老人到几岁呢?
一份发表在认知与发展杂志的研究表明,83%的五岁孩子觉得圣诞老人是真实存在的。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心理学教授ChrisBoyle正在进行另一项国际学术问卷调查,他让成年受访者回忆童年,几岁时开始发现圣诞老人是假的?怎么发现的?
△你也可以参与这项进行中的圣诞调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