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满大街的圣诞老人看腻了吗这样过圣诞节才有
TUhjnbcbe - 2021/5/24 21:46:00

我与“圣诞节”的故事

本文由百年树人作者:红叶原创

转载请申请授权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如约到来。它是冰天雪地里的火树银花,是经典传奇里的红帽与驯鹿,更是严冬暖炉边丰富的礼物。……我爱节日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从不爽约,它永远等候着你,各色美食也如约地排起长队,恭候你开启吃的模式。

一、

想起某年的圣诞大餐。牛排虽美味,但刀叉不顺手,最后连牙齿都使上撕扯的力气。幸好玉米汤很暖胃,水果沙拉的清爽缓解了牛排的油腻。最后端上一个海鲜皮萨,是专为不吃牛排的姐姐和保姆点的。

圆圆的一张,约一尺宽窄,切成多个三角。瞧着那色香诱人的模样,我心想:这就是传说中的意大利皮萨?被现代孩子们热爱的西方美食之一么?

尽管胃已饱涨,我还是切了一小块放进嘴里。烤化了的奶酪呈丝丝缕缕状,好像白胡子一般搭粘在下巴上。天哪!不就是一块发面饼吗?至于这么大动干戈?

尽管饼的上面夸张地铺满了一层层蛤蜊肉、碎蘑菇、洋葱、海蛎子肉等,还融化了大量香醇的奶酪。可它还是一张发面饼。

做了一辈子饭的保姆笑说:我刚才就想说,没好意思。

比起中国的美食,一张发面饼就把一代中国小孩的胃口吊起来?是那些铺天盖地的广告诱惑了孩子们?还是我堂堂“美食王国”已经败给一张小家子气的发面饼?说实话,这种面饼连寻常百姓家都不会列入正席,怎么就能迷倒年轻的一代?

二、

归根结底是童年的记忆。打从80年代肯德基等洋快餐进入中国市场,每逢节假日,在肯德基那洁净典雅的环境里,尽是年轻父母领着孩子去品尝。有的父母只舍得给孩子买,他们满脸爱心地陪坐着。结果,这一小小的举动,几乎葬送了儿童对于传统美食的爱好。

殊不知,儿时的味蕾记忆将伴随人的一生。我记忆里最深的一幕是母亲在火炉上炖的香气四溢的骨头汤。我和姐姐每天放学回家,立马就能喝上一碗营养美味的骨头汤。(暴露年龄的细节啊!)那年月,许多人挨过饿,我们家除了能吃饱肚子,还能额外喝上骨头汤或鸡架子汤,算得上那个年月的小康之家。

如果抛去五千年饮食文化中的血腥与残忍,那么以“五谷为主”的面食,究竟有多少伴随我们的一日三餐?

小时候吃的油炸糕,香甜酥脆,令人难忘;馅饼油条则是餐桌上的主打早点;还有山东人的主食馒头和煎饼。其中煎饼已繁衍出各种口味,成为民俗风味小吃中的一道“细点”。另外有包子、水饺、馄炖;烫面饼、发面饼、烙饼、烤饼和春天吃的韭菜合(ha)饼,其中韭菜合饼应是许多老百姓的心头之爱。

在我的记忆中,最爱的面食是姑姑做的春饼。

春饼是春天食用的一种面食。每一张圆饼都擀得薄薄的,涂上油,叠落在一起,然后略擀几下,上屉蒸熟;厚厚的一叠春饼出笼后,揭一张,吃一张,搭配着时令蔬菜。像什么韭*炒肉丝,青椒炒鸡肉丝,炒*豆芽,炒咸菜丝等。这些寻常菜品平日吃起来不怎么可口,一旦与春饼搭配,立刻变得美味无穷!

就餐时,取一张乳白的春饼铺在盘内,随心所欲地卷上喜欢的菜品,佐以沙锅小米粥或白粥。薄薄一张春饼,卷了一张又一张,吃完这样,想吃那样,好像总也吃不够。

写到此,不由得怀念起姑姑的春饼。它伴随着的是属于童年的美好记忆,是融入了生命成长中的最宝贵的一段回忆。它代表了乡土、乡亲、家庭和民族;它就像每个国家的文化一样,不可复制,也无法取代。

三、

十多年前,我应澳大利亚母亲Kim的邀请,与他们一家在贵都饭店度过了一个真正的圣诞节。之前,Kim的丈夫给我看过一些资料,让我第一次了解了圣诞节。

圣诞节Christmas本身是一个宗教节日。这一天是耶稣的诞辰日,又名耶诞节。在他们推荐的书籍中,我第一次接触到基督教,又陆续读过一些类似“盲人摸象”的西方成语故事。看来在文化方面,无论东方西方,皆有着一脉相承的关于生活智慧的小故事

不过,圣诞节不同于中国的春节。虽然外在的形式上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家庭团圆、大聚餐,举办各种聚会,慈善活动等等。但是春节,据史料记载,公众普遍接受的是虞舜兴起,公元年前的一天,舜即位,他带领部下,祭拜天地。从此,人们把这一天当作岁首,即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又叫春节。

一个是拥有四千年历史的传统佳节;另一个节日是源自民族的精神信仰。它更多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博爱精神,就像圣诞老人驾着驯鹿,把丰盛的礼物无私地送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记得那年的圣诞前夕,Kim的四个孩子忽然请求学唱中文的《铃儿响叮当》,我这个中文老师购买了影碟,配上带拼音的中文歌词,人手一份,逐一教唱。几天后,他们一家与朋友们拜访了当地的福利学校,除了赠送的一台电脑、若干学习礼品以及糖果外(价值一万多元。),一群外国友人和福利院的孩子们共同演唱了这首中文版的《铃儿响叮当》。

为此,Kim一家在节日后过了好几个月节衣缩食的日子。他们不是有钱人,在中国也就是“洋打工”,后来连房租都要我去和房东交涉,以便推迟到下个月开工资以后。但是,他们的爱心却不会因为生活的拮据而降低,行善早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那天,我拿着刊登福利院消息的报纸,和她家的保姆谈论此事,这位中国妈妈听了直摇头。她说:照我说,他们有钱应该先给孩子添几件衣服,安迪(Kim的小儿子)的衣服都破了。……

当然,这位中国妈妈说得也没错,我所认识的中国父母大多数都是先顾及自己的孩子,他们至今都难以理解圣诞节背后所承载的那份基督精神。正如龙应台说过的,我们只是移植了西方节日的热闹,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节日的精神内涵。

时至今日,圣诞节早已被广大的中国人所接受,成为年轻人喜爱的西方节日之一。但是,有多少圣诞精神被继承和发展呢?

文化的影响,以节日为媒、美食为介,深入人心的是影像的魅力,而基督精神一旦走入人心,则为永恒。或许在未来的社会里,会有许多年轻的中国父母牵着孩子的小手,将圣诞节背后所承载的那份基督精神,一点一滴地传递下去。而不再仅仅停留在口腹之欲的饮食上。到那时,圣诞节对于我们来说,意义才可能有所不同。

延伸阅读,点击蓝字可直接阅读

我为什么不过圣诞节!

教育的目的

跟何洁一样,90%的中国妈妈在“丧偶式”育儿栽了跟头!

全美高中生必读书目之《动物农场》

让曼陀罗花开遍孤寂的心灵空地

红叶

哈利路亚

1
查看完整版本: 满大街的圣诞老人看腻了吗这样过圣诞节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