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生物学家又带我们出去玩了。
这次是出海捕鱼和海洋生物大型科普。
坐了一上午大巴,从天津绕一圈,中午抵达曹妃甸河豚小镇。
一般而言出行的路上时光总是这样一笔带过的,顶多玩一点自我介绍及小游戏。但是这次完全不一样,这是唯一一次我觉得途中活动精彩程度不输正戏的出行,靠的完全是大鹏老师的个人魅力。偷偷地说,大鹏老师长得像我初中暗恋的男生,但是这一点与他光彩四射的个人魅力完全无关。我的初中男神现在在深圳靠嘴皮子征服客户年入百万,大鹏老师在科普游学活动中靠嘴皮子征服全车小朋友(和大朋友)让他们心中的生物技能点偷偷萌芽,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后者似乎更闪亮动人呢。
一路上,大鹏老师展示自己的各种收藏,毫不夸张的说,演了一场两小时的生物脱口秀,大小朋友们前仰后合,又记住了很多有趣的知识和之后活动中要完成的小任务。
美轮美奂的鹦鹉螺切面
然后,就该吃河豚啦。
关于河豚我长知识了。原来河豚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出生时原本无*的河豚因为爱吃有*的织纹螺,才导致成了血液和内脏都剧*的鱼。所以现在养殖河豚不吃织纹螺,他就,无*了。但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它也,不好吃啦。
反正没有二十年前我在扬中吃的野生河豚好吃。不过话说回来,二十年前的野生河豚,我也非常诚实地觉得,没有那么好吃。还是鮰鱼鳜鱼鲈鱼们好吃。
河豚,味道一般
曹妃甸河豚小镇的余兴节目是做面塑河豚。做之前,面塑老师给小盆友们还讲了曹妃的故事,据说曹妃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唐太宗东征的时候,曹妃病死在塘沽,因此唐太宗厚葬曹妃,修了曹妃殿,后来被称为曹妃甸云云。
面塑老师做的河豚
还有面塑曹妃(网图)
讲这段的时候我不在现场没听到,这些内容都是我在河豚小镇工艺品小商店里的几本书里看到的,明显就是,景区导游版历史故事,当时我就在想,不会给小朋友们讲这些玩意儿吧。下午我问驯鹿小朋友:面塑老师给你们讲曹妃甸的故事了吗?
小朋友说:讲了。
我说:怎么讲的,给我讲讲行吗?
驯鹿犹豫了一下,说:我不想讲。因为我不喜欢这个故事。
我问:为什么呢?
驯鹿没有说话。我猜他没想好怎么表达自己不喜欢这种一听就不对劲的野史故事。
我说:故事里是不是说曹妃是唐太宗的妃子?这不是真的,只是当地传说。
驯鹿有点吃惊,但很开心,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我就觉得不对,李世民的妻子明明是长孙小妹(这是他从汤小团漫游中国史里知道的)。”
我跟他讲,这倒不是关键,李世民作为一个皇帝,除了皇后之外,也有其他的妃子。但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他有姓曹的妃子。此外,李世民东征高句丽的时候,也没有从塘沽出海。
要说曹妃甸这个名字的来历,很可能与元代的漕运有关,因为元代从江浙海运粮食到大都,航海路线到北方的目的地是直沽,因为海上航行风险比较大,因此祈求神灵护佑,从南宋开始,南方就有天妃信仰,认为可以保佑航海平安,那么北方港口出现曹妃信仰,也是很有可能的,曹也许跟漕运有关。总之肯定不是李世民为了曹姓妃子所建的曹妃殿。
驯鹿同学听完之后感到很满意。
比这更满意的当然出海捕鱼了。
下午四点到达港口,大家登上渔船,开始往东向渤海湾航行。大概一个小时后进入渤海湾,下网,拖网,收网。随着太阳西沉,皮皮虾、大小螃蟹、各种小鱼、甲壳类动物被拖上甲板,伴随着小朋友们的笑声和叫声,当然还有大鹏老师的精彩讲解。最后是一锅水煮新鲜皮皮虾,管够!
晚上在北塘古镇吃老董海鲜,住在滨海新区的喆·咖酒店,由于房间配备电动窗帘、防*面具、成套咖啡杯,驯鹿同学特别开心,夸赞这家平价酒店:有科技感、安全感和高级感!
第二天的活动是海洋博物馆。一整天,不够!
海洋博物馆到底像什么?
虽然我感觉出海捕鱼已经非常难忘一本满足,但是看过国家海洋博物馆之后,我确实难以决定到底哪项活动才是这次出行的重头戏,这座博物馆在生物领域的精彩程度大概与国家博物馆在历史方面不相上下。展品美轮美奂,线索清楚,令人震撼。不过仔细回想一下,小动物同学有点无法判断这里面有多少是大鹏老师事先灌输的小知识和设置的小任务起到的烘托作用,当然也有全程精彩讲解加持,反正一路都有人在问:你们这个活动在哪里报的名?
一整面墙的海百合化石
下午四点返程,大巴上开起了拍卖会,小朋友们一路上挣到的小贝壳可以竞拍大鹏老师的各种珍贵收藏,化石、矿石、贝壳,还有中间插播竞拍小面包,活动气氛全程热烈,玩high之后一车小朋友全都睡着了,一路睡到北京。
竞争最激烈的是菊石化石,最终成交价42颗*宝螺!
晚上驯鹿神一到家,就开始拷问大动物:
鲸鱼的祖先是谁?
菊石是什么样的?
三叶虫有哪些种类?
螃蟹有几条腿?
大王具足虫生活在哪里?
然后他悲哀地发现,大动物由于过于无知已经与他没有共同语言了。
驯鹿同学最喜欢沧龙,他觉得或许与四神兽中的苍龙有关系
接下来小动物又要开始胡扯了。
如果说生物学与历史学非常相似,那么古生物学与考古学简直就是亲哥儿俩。
类似于考古学总是比历史学更有格调,古生物学似乎也能够给我们更多震撼。
譬如前阵子我偶然看到河森堡写的天启骑士系列里的死亡骑士一篇,今天大鹏老师和博物馆的展览也都有涉及到这个问题。即永生,与死亡。
简而言之,生物为了更快进化而放弃永生,选择有性生殖从而走向死亡,因此死亡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不得不,或者说应该付出的代价。
这很难不让人想到文明的演化方式。自我分裂和复制的文明,和不断被征服并涵化的文明,是否是两种不同的演化方式?历史学者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