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记与儿童文学逃离香格里拉相伴的日子
TUhjnbcbe - 2022/2/25 21:22:00

记与儿童文学《逃离香格里拉》相伴的日子

肖丁丁

当从宿松华盛汉爵酒店参加完线下活动出来,我感受到第十四期宿松读书会我没有白参加。我收获多着。我想,这种收获,除了共读一本书,还有遇见一群人。有好书,有好友,何其快哉!我的脑海里也就不自觉想到这共读前后的时光。

犹记得那是二零二一年八月十九日下午三点四十分左右,我直接进了一个群。那是孚玉中小沈海燕老师发在朋友圈里的。我进去之后,沈海燕老师随即跟我说:“肖老师,这是一本书的读书会。”我以为我进错了,有点担心。不过我想,要是读书会,那我也可以一起读书啊,那可是一件美事。沈老师跟我说她就怕我不知道。不过她随即又说,我要一来,她突然感觉到了压力。最后,当发觉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读书会,沈老师就把规则告诉了我。我也就突然感觉我之前像是错过了什么。我就想着,宿松有这么好的活动,我之前竟然不知道,那还是真有点遗憾。沈老师便立刻跟我说,那是她的疏忽。不过还好,总算被我碰到了。我也就这样走进了读书会。

随后,沈老师给我发了几段话。这几段话是我之后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读书会成员所需要懂得的。这几段话也是我之后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需要慢慢消化的。我觉得这几段话非常好,它就像是送给我的一封信。我感觉我有必要将其抄录如下,以做最完整的保留。这,自然也为了日后能够更好的追忆。

各位书友:

大家好!

我是沈海燕,即将带领第14期宿松教师读书会,本次共读书目是英国作家麦克·莫波格的《逃离香格里拉》。

本次共读时间是20天,8次打卡,8月28日将开启共读之旅,采用小打卡程序进行打卡,需预交保证金59元。

完成8次打卡并参加结营活动,才能退还保证金,因为每次打卡都是分几天进行,所以没有补卡机会,若有没有完成打卡的情况,保证金将不再退还,流入资金池。

本次共读,根据常规,将选取20%的学员作为优秀学员,给予奖励。

阅读,是一场漫长的旅程,需要每天不断的坚持才能抵达,为了更好地营造我们宿松阅读氛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不遗余力地努力着,期待大家一起加入这场共读之旅。

当我在反复阅读咂摸这几段话时,我有了一些感慨。我想到,如今,共读一本书慢慢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从深度语文团队开展的共读一本书活动,到董一菲诗意语文团队开展的共读一本书活动,再到我所在的宿松,也有一个团队在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当我参加这个活动时,宿松读书团队已经开展了十三场这样的活动。我记着,我跟团队老师们一起读的书是英国麦克?莫波格所著的《逃离香格里拉》。

我感觉,我有些激动了起来。我是需要感谢沈海燕老师的。我又想到,通过对她所发朋友圈的零星了解,我能够感知到她是一位十分爱阅读的女教师。在我身边,爱阅读的女教师似乎不多,而十分爱阅读的女教师,可以说极其罕见。我自认为我比较爱书,可是走出大学校门之后,我看书的时间并不多。不过,或许我是以另一种方式来看书。比如在自然中,在无人的小道上,我带上一个诗人的作品跟我一块。这个作品不是纸质书本式的,而是小纸条式抑或是手机备忘录式的。不过,这或许也跟我的想法不一样了有关。在大学期间,我自认为我是一个胃口很大但稍显盲目的阅读者。走出大学校门,我采用的是以写作来带动阅读,又让阅读来尽可能有效反哺写作的模式。也就是说,我的这种模式是以生产文字作为衡量自己阅读与写作有效性的一把尺子的。就在这样一种模式里,我竟有了一个属于我的思考,那就是写作本身其实也是一种提升。纵然,在思想深度等方面,这可能会较长时间处于一种低阶状态。可是我想,写作会升华思想的,会有哲学上的推进的。要不然,加缪也就不会说:要想成为哲学家,那就写小说。

在这种状态里,我的写作与阅读可以说是一种自在的、没有任何羁绊的状态。当我想快速提升诗歌写作能力的时候,我将会在那一大段时间里,集中精力来阅读诗歌。要是我想快速提升文艺评论能力的时候,我可能也会找出时间来翻开《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现代诗学——形式与技巧30讲》等理论书籍。我也会把《文艺报》上一些大咖写的文艺批评文字反复阅读。甚至为了能够写出像样一点的文艺批评文字,能够让自己做到有理论一点,能够尽量向学院派所要求的批评者靠近,我还进行了一些摘抄和背诵。可是纵然如此,我并不排斥新来的阅读。我对阅读总还是怀着一份期许和敬意。

我需要自己准备一本《逃离香格里拉》。我觉得这不是问题,我可以在网上购买。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这本书标价并不贵。我花了十块钱便买到了。尤记得沈海燕老师跟我说了一句:“这本书里面还真经常谈点诗歌。”听了这话,我自然来劲。诗歌是我看中的。作者在作品中谈论诗歌,也就足以看出作者的诗心和文字的诗意了。我也就不自觉想到安庆作家、文艺评论家杨四海先生跟我说过:“一切文学作品里面都有诗学。”虽然至今,我对“诗学”这个词依旧是模糊不解的,依旧是混沌一片的。可是,我自认为我还是懂一点诗的。我想“诗学”总还是离诗很近的一门学说。自然,沈海燕老师说出这句话,说明她知道我是喜欢诗歌的。看来,我的兴趣爱好是透明的。或许是我跟她一样,比较喜欢在朋友圈发点东西。不过,虽然我们都喜欢发点东西,虽然我们发的也主要是文学的东西,可是我总感觉我发的东西对我更具危害性和挑战性。

随后,我准备发共读红包,可是被沈海燕老师制止了,她说到时候会在群里统一发收费链接。随后,她又鼓励了我一句:“你一定可以成为优秀学员。”既然有这样的鼓励,我想我就要好好参与了。

随后便是等待所购的书到手。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又被沈海燕老师邀请进入宿松读书会领读人专属群。一开始,我还真不知道这个群的功能和定位。既然被邀请,那我也就进去了。最后,我才慢慢懂得一点这个群名字里“领读人专属”五个字的含义。既然在领读人专属群,那么也就要做好领读一本书的准备。当时六和公益的王道老师让群里的老师们每个人找一本自己准备领读的书,然后将书名发到群内。最后,我思来想去,选了宿松吴忌老师的《被收缴的语文——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的工作札记》这本书。或许,我也不知道究竟要领读什么书。最后,我就选了这一本。如果照我的兴趣来,或者照着我的野心来,我会去选择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作品。这些作品须是在《外国文学史》上响当当的。可是,或许是我的实力撑不起我的野心,最后我放弃了。我就想着,要是我选择这些作品,我怎么来领读?我是否能够带领大家一起参与进来?这是个问题。我总觉得作为一群人一起做的一件事,我不能太过倾向于用感情来做事。吴忌老师的这本书,我也是即兴想到的。在那一刻,我觉得还好,于是便填报了上去。

就在买到书准备跟大家一起共读时,我对我们读书团队有了一些发现。自然,这个发现是好的,是正面的,是我还没有经历或体验过的。我发觉河塌的朱刘红老师在网上买了好多本《逃离香格里拉》,这是团队多位老师一起买的。这样要便宜一些,至少可以免除运费。这个团队的许多老师就住在县城,他们一起购书,随后去拿书,这也就不成为一件难事。而这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交流。当新城分校的余桂莲老师表示她可能会晚一些去拿时,河塌的吴琴老师主动跟余桂莲老师说,她要去拿了就给她一块带去。就这样,我看着大家去着手拿书。我也就想着,这第一次打卡究竟是怎样打卡,我是不清楚的。领读人沈海燕老师就提醒我们,要是拿到书有空就读起来,因为这次打卡不同于以往。这次打卡不是一章一章的来打。

就在开始共读的前一天,沈海燕老师又在做一件领读人需要做的事,那就是招募八位精选卡点评师和一位会计。本着自愿的原则,那就在群里接力吧。从八月二十七日上午七点多到晚上十点多,人员便招募齐了。八位打卡师依次是河塌朱刘红、河塌吴琴、凉亭张英、孚玉中小刘玉兰、许岭初中*瀛蛟、佐坝中小张爱玲、长铺中小张丽华、孚玉石荣,会计依旧是龙山高文霞老师。

自然,在这过程中也会有对实施过程的探讨和建议。高文霞老师就给沈海燕老师提供了许多可取的建议。高老师建议沈老师去核心群邀请人,邀请到位之后便可以收取保证金,然后再接龙填报志愿点评的人员,这样或许会更合适。这个建议确实不错,因为填志愿点评的人员肯定是交了保证金并愿意一起共读的人员。此时群内人员是否有共读的打算,这还并不统一。毕竟,大家还没有表态。不过,这一步会很快到来,检验的标准便是交保证金。在规定时间内,未交保证金的群内成员会被清除出去。城关小学的祝玲玲老师也给了一条建议,就是在大家接龙的时候加上对统计师的招募,看看谁愿意给大家做数据统计员。除此,还有活动记录员的招募。

一开始,一名活动记录员和一名数据统计员出现空缺。不过,这个事可以慢慢来,毕竟这是之后的事情。活动记录员负责收集优秀打卡截图,整合大家的感受片段,活动结束后汇总为图文报道。数据统计员则负责统计优秀打卡数据,在结束的时候会比较忙。

当八次打卡结束之后,沈海燕老师跟我说,是否可以写一篇文章来记录我们这次读书会的点滴?当时我还不觉得这份任务的重要性。当在汉爵酒店出来后,我才慢慢发觉,原来我就是活动记录员。而当时,数据统计员还在招募中。最后,王微老师愿意当数据统计员。

既然这些都准备好,那就要收取保证金,每人五十九元。我还是第一次这样交钱。高文霞老师只需在群内发一个群收款包,上面显示“活动收款”的字样。我点开之后,就在里面交上去了五十九元。群内其他老师也只需要点这一个同样的收款包。它不是红包,它是绿包。之后退款也是采用同样的方式,不过退款显示的是红包。之后,便是开启《逃离香格里拉》的共读之旅。

就在进行第一次打卡的过程中,高文霞老师将宿松读书会共读保证金流水明细单发到了群里。这可谓是做到了透明公开。很多时候,对待钱的方式会决定很多。很显然,宿松读书会的这种做法是值得点赞的。

我们第一次打卡任务是:请用最快的速度读完《逃离香格里拉》,梳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并写下来。领读人沈海燕老师写了《半片记忆整个人生》一文。光从文章的标题来看,就可以看出沈海燕老师对这本书内容的精准把握。至少,我是非常赞同的,也是非常看好的。而我也写了《不可忘却的记忆》一文。我们的标题里都有“记忆”二字。沈海燕老师的最后一句是“开启寻梦人生,去追寻记忆深处最美的生活”,我文章的最后一句是“让信念一直充盈着生活,充盈着整个生命”。看来,我们的一些词汇是相似的。这也就说明,在理解上,我们有些地方是相通的。或者说,我们的思绪亦或思维共同抵达了作品中的某个地带。打卡师在最后评分时给了沈海燕老师十分,我看到评语是这样的:“受教,从人物,情节,现实生活中感悟!”看来,沈老师确实写的不错,大家一致表示认可。同时,我还看到佐坝中小张爱玲老师的打卡,有图,有音频,有视频,有文字。打卡师这样点评:“温柔的声音,细腻的文字。”我觉得这确实很好了,要点赞。

第二次打卡的任务是:假如让你准备教学素材,你觉得这本书可能涉及哪些主题,请罗列出来,并作简要说明,若有需要借鉴的书籍,请一并列举出来。第二次打卡,总体来说非常好。许多老师撰文一两千字,文章厚实而精彩。这或许是有些老师第一次打卡没有打好,或许是这一次的打卡任务让大家都有话说。孚玉刘玉兰老师看到了这篇小说具有多元主题,她将其概括为如下三点:一是亲情、友情、爱情,二是自由、梦想、成长,三是老年问题。打卡师这样点评:“可以刊登书评了。”我也觉得文章结构明确,论证充分,确实可以刊登了。城关小学祝玲玲老师也写了许多文字,找到了爱与温情、童年的创伤、苦难与责任、儿童的力量、失忆、拒绝战争、成长等主题。打卡师这样点评:“细细地品,深深地读,慢慢地写,美美地评!”我觉得祝老师的打卡是很成功的。河塌中小吴琴老师拿《逃离香格里拉》与张扬的《飞越老人院》进行对比,得出爱是这本小说最好的主题。松兹孙芙蓉老师找到了责任意识、沟通理解、关爱老人、成长四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有相应的文字进行阐说,理解可谓细致透彻。领读人沈海燕老师则分析出了八个主题,分别是:成长问题、老年问题、内心创伤问题、战争问题、育儿方式、音乐、诗歌、家庭问题。每一个主题背后,也有着充实的文字进行阐述,无怪打卡师这样点评:“能够读出如此多的主题,这就是你把这部作品带给大家的意义吧!”打卡师的这句点评也是极有深度的,这就是由这篇文章升华到了对这次活动意义的理解了。若如初相见老师得出了爱与永恒、成长、留守与孤单等主题并推荐阅读了《我妈妈》《总有一天会长大》《长袜子皮皮》隧道的森林》《爷爷一定有办法》等书。这也就无怪乎打卡师这样点评:“书读得越多,越能建构不同故事的关联了。”高文霞老师则得出了孤独与自由,永恒的亲情,爱与勇敢等主题。

前两次打卡有二十五人,从第三次到第八次,每次则是二十四人。第三次打卡的任务是:“冰棒儿”给你什么感觉呢?请用几个关键词来解读人物形象,适当阐述你用这个词的原因。龙山刘明香老师看到了冰棒儿形象的两面性。冰棒儿形象的一面是不幸,冰棒儿形象的另一面是幸运。刘明香老师便从不幸的冰棒儿和幸运的冰棒儿两面来展开梳理。这样确实言简意赅。城关小学祝玲玲老师看到了冰棒儿形象中的自私、执着、可怜、幸运四个方面并展开了述说。在祝玲玲老师看来,她觉得有一句话非常适合冰棒儿,那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不过,《逃离香格里拉》并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小说,它有着内在的柔情。最后亚瑟被世界温柔以待,这可谓是一个比较好的结局,很圆满,也让人欢喜。佐坝中小张爱玲老师简单却精准的概括出冰棒儿形象的三个方面,分别是热爱自由和冒险、热爱生活、渴望亲情。领读人沈海燕老师的概括较为充分,她断定爷爷冰棒儿是一个被塑造得非常丰满的人物形象,他热爱生活,他诗情画意,他具有冒险精神,他的生活理念积极向上。可以看出,沈海燕老师读得是很细的,分析得也是非常充分的。长铺中小张丽华老师也得出了祝玲玲老师一样的结论,那就是爷爷冰棒儿是让人讨厌的,他情绪化,可是他又充满智慧、勇敢。而二郎镇葛岭小学吴霜老师对爷爷形象的概括,可以说是简单又工整的。她用五个“可”来概括,分别是可爱、可敬、可怜、可嫌、可悲。这种概括是最见功力的。在学习老师们精彩的打卡的同时,我也发觉领读人沈海燕老师在打卡任务的设置上很用心。这一次,前一次,还有之后的几次,打卡任务都非常符合语文教师职业的特点。我就感觉这些任务设计就像是在课堂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离教师非常近。

第四次打卡任务是谈谈塞西爸爸这个角色并探讨他的心灵创伤问题。长铺中小张丽华、河塌中小吴琴、龙山石景等老师都做了精彩的打卡。第五次打卡任务是谈谈对成长小说的理解。张丽华、王微、张英等老师都做了精彩的阐述。第六次打卡内容任务是谈谈塞西妈妈的作用。这次打卡任务似乎有些难,只因塞西妈妈在书中出现的频率最少。怎么谈呢?这是不容易的。不过,这难不倒我们读书团队里的老师们。张爱玲、吴琴、张丽华、沈海燕等老师都有精彩的阐说。第七次打卡任务则是谈谈《逃离香格里拉》这部小说中的音乐。对音乐,我想没有人是陌生的。对音乐,大家肯定也愿意谈,愿意去发现,愿意去挖掘和对比。通过阅读打卡老师们分享的文字,我才发觉《逃离香格里拉》这部书中写到了许多世界级的音乐,其中有亨德尔的《广板》,还有披头士音乐《米歇尔》《漂泊者》等。这些确实是这部小说一个吸引人的地方。这份吸引人之处也就是小说的闪光之处。第八次打卡任务就让我们打卡人知道,我们是一名教师。那么,如果让我们上一堂《逃离香格里拉》的交流课,又该怎么设计呢?这次打卡任务可谓独特。大家都有话说,而打卡任务也并不是说要写详案,只需简案即可。因此,这一次大家都亮出了自己专业的实力。城关小学祝玲玲老师的设计精细,二郎镇葛岭小学吴霜老师的设计实用,城小王微老师的设计认真,河塌小学朱刘红老师的设计清晰,高文霞老师的设计有针对性,孚玉中小刘雷林老师的设计有条理。总的来说,这一次打卡大家的设计都不差。

之后便是在汉爵酒店四楼VIP进行的线下活动,时间从上午八点半到十点整。当来到读书会现场,我被那种豪华震撼到了。我就感叹,原来读书会也可以有这么高端的场地。最后我才发觉,这是领读人沈海燕老师的能耐。她跟我们的不同之处是,我们可能会想要选择这个场地,但是我们并不能轻易选择这个场地。可是她能,这就是她的能耐,这就是她作为领读人的能耐。当我来到会议室,我看到沈海燕老师和刘雷林两位老师已经到了。到了,那就要在纸上签到。于是我们三个也就寒暄了起来。我跟刘雷林老师两三年前就认识,那是在石礼义老师家,我们一起吃饭。我又怎么跟沈海燕老师认识呢?沈海燕老师抢着说了一句极具智慧的话,她说主要不是她是怎么认识我的,而主要是我是怎么认识她的,因为她早就知道我。我就想,沈老师也够谦虚的。我跟沈海燕老师是在宿松心理咨询协会筹备会上认识的。那是一次周末的晚上,在县城的温馨老年公寓一楼会议室。也就是在那一晚,我加入了星星新诗社。

在正式开始前,沈海燕老师在屏幕上给我们播放了许多视频。那是她前一天晚上花了许多时间找的。我看到有的是腾讯视频,有的是好看视频。这些视频播放的都是《逃离香格里拉》中写到的音乐,有《广板》,有《漂泊者》,等等。大家看着视频,聊聊天,准备着,期待着。我听到我对面的王微老师说,之前读的《驯鹿六季》那本书,读来又轻松,又有故事情节。坐在我旁边的刘雷林老师就说那样看心情会好。我就想着,读书,要是能够读成一种享受,那可是一件美事。自然,《逃离香格里拉》这本书已经读成了一件美事。

到了八点半,活动正式开始。一开始,沈海燕老师让我们一起读诗。她打印了T.S.艾略特《小老头》一诗的节选部分。这首诗本来是要放进《荒原》中的,但被导师兼伯乐的庞德阻止了。于是,大家在配乐的烘托下,每人读一句,转了一圈后又转了一圈。我记得我读的两句分别是“那个女人操持着厨房,煮着茶”和“在多风的山丘下”。这种大家共读一首诗的感觉是很好的。沈海燕老师能够有这样的设计,可以看出她是有诗心的。

接着是情节探讨环节。我们先把对《逃离香格里拉》这本书中印象最深的情节写在纸上,随后纸都放在会议室靠墙的一排空桌上。然后呢,大家在认同的纸上写上“+1”。最后,将写下“+1”较多的几张纸拿出来,对里面的内容进行探讨。有两个情节是大家最

1
查看完整版本: 记与儿童文学逃离香格里拉相伴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