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极光追梦人
TUhjnbcbe - 2022/5/6 16:46:00

本文为“自然视角”群友何飞博士追逐与拍摄极光的手记。

作者简介:何飞,美国加州大学博士,长期从事高科技材料行业,爱好自然摄影及科普。新浪微博:

飞鹤冲天

从少年时,就对极光充满了遐想。后来在美国国家高磁场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时,所从事的研究,和极光的成因,有着密切的联系,于是更加深了对极光的向往。流行的理论认为极光成因于来自太阳风的高能粒子和高层大气的分子撞击后所释放的能量而形成的高层大气的放光现象。近年来,空间研究指出更可能是带电粒子所携带的磁力线,和地球本身的磁力线形成复杂的相互作用(磁力线断裂,重联等)而释放出的能量造成的。

无论科学结论如何,极光一直被视为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其五彩缤纷,形状多变,绚丽璀璨,在自然界中还没有哪种现象能与之媲美。极光有时如昙花一现,在空中闪现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却犹如欧若拉女神的裙摆,在苍穹下舞动整个夜晚。

在古代,极光一直是许多神话和传说的主题。纽因特人认为,极光是神灵为亡灵照亮归天之路而创造出来的。在中世纪早期,不少人相信,极光是骑马奔驰越过天空的勇士。现代的极光即欧若拉(Aurora)一词来源于希腊神话中“黎明”的化身,是巨人泰坦的女儿,太阳神和月亮女神的妹妹。

正因为极光和磁南北极相关,通常都出现在南北极地区,形成一个椭圆形的极光区,即俗称的极光卵。因为这些地区通常人迹罕至,交通更是不便,观赏极光又需要在寒冷冬季的极夜(极昼也有极光,但天光太亮夜晚太短导致观测困难),为人们观赏造成了种种不便。世界观赏极光的圣地有美国阿拉斯加的Fairbanks,加拿大的*刀镇,冰岛,再就是挪威北端的特罗姆瑟等。我之前已经去过阿拉斯加和冰岛,这次决心在太阳活动大年的极夜结束之前,再度出发,去特罗姆瑟追寻极光。

毅力加坚持

由于极光出现在千米以上的高空,云层是观赏极光最大的敌人:阴雨天气,高空可能仍然有极光在曼妙地舞动,想象一下如果你从国际空间站观测,在极地周围能看到壮观的极光,但在地面则什么都看不到。拍摄极光,需要随时注意天气预报,并结合卫星云图,做好几个不同的预案。特罗姆瑟地区,区域广阔,地形多变,既有海洋峡湾,又有内陆雪山,这就为规避坏天气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当海边乌云压顶时,在高海拔的内陆,强劲的山风常常能吹散乌云,露出青天。所以,提前熟悉地域,道路,卫星云图,安全驾驶到合适的观测点,对于提高观测成功率至关重要。

特罗姆瑟有各种各样的极光猎人团,会带队帮助游人寻找极光。但是他们通常在午夜就回程了,而极光会在任何时候出现,往往一整天乌云密布,但过了午夜突然云开天青。所以对于真正执着的追寻极光的摄影师来说,自驾是不二之选。

人们通常在出发前会在诸如spaceweather这样的专业网站查询Kp指数。这是根据全球各地的地磁观测站汇总的一个地磁扰动的加权指数,从1到9,1表示安静,5就已经是地磁风暴了,更大的数字就是大爆发了。但是我建议大家不要过于依赖这个指数,因为地磁的变化有很大的随机性。虽然今天的科技我们已经能监测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的爆发,并预测在多少小时后高能等离子风会到达地球,但是地磁的变化仍然有很多不可预测的成分。在我到达的当晚,Kp为最低值,我依然不顾时差和阴天驾车出发了,结果半夜时分果然在内陆峡湾里见到了极光,只是当时昙花一现,没有来得及拍下来。但是这大大地鼓舞了我的信心,无论Kp指数多低,天气多坏,只要坚持守望,就会有收获。很多时候人们抱怨没看到极光,往往是太早放弃了。峡湾地区,气候瞬息万变,傍晚是大雨倾盆,到半夜仍然可能云开天霁。

第二天,也是阴天,厚厚的云层,Kp指数也只有3,安静,但是我不轻言放弃,早早地在下午开车踏勘好地点,暮色四沉之后就在车里等待:果然过了半夜,劲风吹开云层,突然极光从星空背景和云层间隙中涌现出来,如银瓶乍裂,色彩形状千变万化,甚至透过薄云直射地面,颜色更加瑰丽璀璨!有一瞬间,极光大爆发,整个天空和地面被极光照亮,如万马奔腾,掠过天空。再看拍的照片时,居然彻底过曝,一片死白:拍极光而过曝,这也算是难得的经历吧。第二天早晨回到酒店,一查spaceweather,头天夜里的Kp指数暴涨到5到7之间,是难得的极光大爆发:试想如果我稍稍偷懒,错过了这次大爆发,岂不是会后悔得捶胸顿足?

守候极光,需要毅力加坚持。在寒冷地区,更需要做好充足的保暖和防冻准备。为了找到一个好的机位,往往需要在冰雪里跋涉并守获一夜,一定要做好防滑保暖的工作,防止摔跤和冻伤的事故发生。到后半夜,当周围的极光游客们打道回府,只剩一个人孤伶伶在守候,是最寒冷最想放弃的时候,但常常会遇到极光爆发,同时周边的光污染也没有了,也是最容易出好片的时候。

拍摄技巧

由于人生地疏,最好在白天踏勘好机位,构思好取景和构图,以免夜里道路不熟。当极光来临时,能迅速捕捉到,而不是那时再寻找机位,内心唯恐错过,黑暗中匆匆忙忙会有危险。

机位的选择,需要尽可能远离光污染,也即远离城市,小镇,甚至一些很亮的路灯等也要提前考虑好。通常情况下,极光卵在高纬度的地区,所以要向北方观测。如果极光大爆发,也可能天顶,甚至低纬度地区即南方都出现极光,拍摄构图前要做好准备。我个人喜欢以峡湾和雪山作为地景,同时还有海水的倒影,更能体现海天涳濛的感觉。

镜头当然尽可能地广角,因为能够容纳更广阔的地景和极光。有人偏爱鱼眼,但也有人不喜欢它的变形,这完全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光圈越大越好,能尽可能地捕捉到暗弱的极光。一个稳定坚固的三脚架是必须的。

关于曝光参数,尽管尽情地尝试。建议最大的光圈,不必太考虑景深的问题。网上有人建议的曝光时间在15秒到30秒,根据我的尝试,由于极光在不停地舞动,过长的曝光反而会造成极光模糊成大片的但不可辨识的形状,犹如毛笔在宣纸上随意挥洒的效果,但缺乏清晰通透的形状和色彩层次。所以建议把曝光时间控制在3到6秒,甚至更短,这就要求大光圈和高ISO:这样拍出的极光往往有更加漂亮的形状,如极光常见的垂丝,放射等形态。

拍摄极光,不能用UV滤镜。需要把镜头前起保护作用的滤镜取下。

也可以在极光的照片里加入人物,汽车,帐篷,或者光绘等等元素,增加趣味性,不妨大胆地尝试。

延时和星轨

最后,如果你带了多台相机,不妨也尝试一下不同的手法,如延时,或者和极光相伴的星轨。由于我的取景本来就对着北方,很自然就是拍的正北方的同心圆星轨。可惜的是,极地地区的北极星太高了,由于我没有用鱼眼,同时为了拍到地景,没能够把北极星包括进来,只得到了同心圆的一半。尽管有此缺憾,也是不多见的在极光中的星轨,值得大家一试。

游览及美食

虽然不是此行的主题,但既然来了,一定要顺便体验北欧的风情和美食。北欧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我在开车时,偶尔能见到成群的驯鹿,在路边不徐不疾地走过,使我得以从容地拍下这些圣诞老人的座驾。对于喜欢美食的朋友,不要忘了挪威的三文鱼,帝王蟹,还有驯鹿肉。最后,一定要体验一下爱斯基摩雪橇犬或者驯鹿拉的雪橇,在一望无际的雪野和冰湖上疾驰,想象几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共同在这片土地上狩猎追逐,最终我们的祖先得以胜出,才有了今天人类的文明和科技,思之不仅令人心驰神往。

作者简介:何飞,美国加州大学博士,长期从事高科技材料行业,爱好自然摄影及科普。新浪微博:

飞鹤冲天

欢迎加入自然视角交流群:

请长按下方图片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极光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