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欧亚草原的古代鹿雕像
TUhjnbcbe - 2022/6/3 11:09:00
晚报介绍_晚报编辑 http://www.beijingzixunzx.com/

1.前言

对一些古代民族或部族来说,鹿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动物,出现于其*治、宗教、文化生活中,并见诸历史文献记载及考古遗存当中。在人与动物的关系史上,鹿的角色是特别的。与“六畜”相比,该物种的生长地域性受到了自然界较为严格的限制,因而不能大规模繁殖和养饲;另一方面,它又是富含较高能量的物种,对人类来讲具有较高品质的利用价值。

中国的上古与中古王朝*治礼仪与文艺中,鹿的角色是众所周知的。这种人-鹿关系按照两个向度发展,一是对野鹿的狩猎传统,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旧石器时代,在其各个时段的人类生活遗址里,都发现过属于更新世物种的几种鹿(毛冠鹿,肿骨鹿,马鹿,大角鹿,双叉麋鹿,轴鹿,步氏真梳鹿,水鹿,葛氏斑鹿,等)的化石,它们显然是最受人类青睐的猎物,这一传统延续到了近代;另一是对鹿的驯化与饲养,关于它的时间节点以及进程和区域等一系列问题,仍留待动物考古学发现与研究,但似乎在时间上晚于新石器时代所驯化的“六畜”,鹿没有进入此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清单中。

欧亚草原的一些区域是适宜鹿生长的,至今还以养殖驯鹿(Rangifertarandus,Reindeer)和马鹿(Cervuselaphus,Reddeer)等作为当地部族的生计方式。饲养驯鹿的中心在西伯利亚的俄罗斯图瓦(Tuva)等地。在北疆阿尔泰山南麓的布尔津县,则饲养体型高大的马鹿。与*河流域等地区不同的是,作为欧亚草原上的一种生计与文化传统,鹿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更为亲密、也更为复杂的。

图一:新疆阿勒泰布尔津饲养的马鹿

同时,在欧亚草原的各个区域,考古发现了丰富的与鹿有关的遗存,主要是几种类型的鹿的雕像及其共存的遗迹和遗物,按目前还只能宽泛给出的年代,它们始见于青铜时代,并作为传统延续了下来。一般都把这些雕像视作草原上的历代畜牧-游牧民的文化作品,尤其是那些饲养鹿的部族;作为文物的古代鹿雕像,是其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表现。但是我们也要探知,这几种雕像所包含的复杂的社会文化内容和意义。(图一)

图二:吐鲁番交河故城沟北墓地出土的木雕鹿头

我们可以依据体裁,把在广大欧亚草原地带发现的鹿雕像分成三种基本的类型:(1)岩画;(2)鹿石;(3)金属像。但是,这三种基本类型还不能涵盖全部被发现的资料,例如在吐鲁番交河故城的沟北墓地曾经出土了木雕的鹿头像,不过这种木雕是极少见的。(图二)

前两种类型的鹿雕像,考古发现的数量是比较大的。它们各有自己的分布范围,在年代上也都不易精确地推定;它们的制作方式不同,但是采取了相似的技法,即在岩石的壁面上线刻或凹雕,使用了锐利的石块或者金属制作的工具。凹雕的雕刻面是非常浅的,很多情况下仅仅是在图像轮廓内的锤打痕迹,这也表明它们使用了石质的工具来制作图像。金属的工具不会产生这样的痕迹。

与古代草原上曾流行过的其它动物像——马、羊、虎以及怪兽(“格里芬”等)等相比,鹿像有其自身的特征。显然,在广大欧亚草原发现的各种鹿雕像,是与这个地区所生活的人们(尤其是养鹿部族)与鹿的现实社会关系以及文化生活相关的,也体现了欧亚草原的文化特征。要集齐整个区域的全部资料是困难的,本文以处于欧亚草原轴心地带的天山-阿尔泰山地区的考古资料为主,来考察三种体裁中的鹿图像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2.岩画上的鹿

在欧亚草原,一般把“岩画”界定为在露天岩石表面上采用雕刻(线刻,或凹雕式的阴刻)技法制作的图像(rockcarving,petroglyph),属于岩石艺术(rockart)的一种(其它两种是圆雕和岩绘)。所以,在概念上更精确地讲是“岩刻”,所谓的“画”是指图像而言。这与在岩壁上采用颜料的绘画(从概念上可以称之为“岩绘”)是不同的体系。

图三:新疆阿勒泰富蕴县唐巴勒塔斯3号洞穴岩绘的鹿

在讨论鹿的岩画之前,需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欧亚草原的古代鹿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