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起的早,参观完熬鲁古雅驯鹿园还不到9点,游客也陆续多起来。
下一站是从根河市到多公里边城小镇-室韦,距离不远,慢慢享受路上好时光吧。
出了市区,便是森林,郊外遇到一块木制广告牌骄傲的立在路边,宣示本地为“中国冷极”,根河市静岭,最低气温零下58摄氏度。
中国冷极后面的公路也证明了这一点,本就不宽,冻土的冻融作用又导致路面拧巴着,像一张懒汉睡过的床单。车行其上,如在海浪上颠簸的小舟。
冻融的公路冻得歪七拧八冻坏的公路一路景观发生着明显变化,显现出森林景观向草原景观过度的特色,阳光下明媚的草场、幽暗的森林,混杂斑驳在天地间,是巨笔轻轻勾勒的简笔画。中国地图东北部,大兴安岭正是这样一条巨笔勾勒的粗壮线条,其东侧为广袤的东北平原,西侧是坦荡的内蒙古高原,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也大致经过该区域,其两侧景观差异巨大,而此刻,正行驶在其过度区域,林不密,草不稀,是衬托花儿的最好背景。
森林公路森林公路途中多次遇到欢快的小河、清澈的小水泊。在一处小湖的旁边,有林场工人临时休息的雅致木屋,带着小熊进去各种摆拍,急匆匆的行程中,终于有一段慢慢的时光。在一处高坡的草地上,和小熊们躺在阳光下静静的打个盹。在这里,夏季的阳光并不酷热,而是暖暖的催人入眠。
林中水泊旅行,为什么非要抱着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非要跟读万卷书相提并论?就这样偷得浮生半日闲,身心俱空,像浮在云端无着无落,阳光暖照、微风送爽,捻一根小草轻扫面庞,躺在草地上看小虫飞舞,身心所有的传感器都开启,承受自然的全息信号,这无聊之举,多么令人愉悦哦。
草地上休息一下小木屋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行车盘桓在高高的山岗上,终于远远看到在大山与大河之间的宽阔之处,有一座彩色的小镇,室韦到了。
一座小镇如诗如画这座地处内蒙古最北,中俄边陲的小镇,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俄罗斯民族乡之一,还是蒙古族的发祥地。小镇现居住着多人,其中华俄后裔占63%,还曾获得“5年CCTV全国十佳魅力名镇”的称号。
中心广场木屋广场木屋室韦镇虽小,但历史久远。史料记载,早在隋、唐时期,蒙古室韦部落就在这里过着游牧渔猎为主的游牧生活;18世纪末,沙俄贵族、资本家拥进我国开矿、经商,俄国农民也越境放牧打草,并逐渐定居下来,同时,我国山东、河南、河北“闯关东”的贫困农民也来这里采金、伐木、打猎,许多青年男女结成夫妻,生男育女,逐渐形成了“华俄后裔”。
崭新的木屋中俄友谊桥小镇清一色的木屋,旧的大多废弃,新的富丽堂皇,两层、三层居多,家家户户都有大大的院子,浓郁的俄式风格,民俗客栈的名称也很别致,如喀秋莎客栈、冬妮娅酒店。
山东老乡冬妮娅进入冬妮娅酒店,墙上竟然有中央电视台在此拍摄纪录片的照片,是美丽的电视主持人和金发女老板的合影。正端详照片,背后清脆的东北口音问我:“先生,吃点啥?”一回头,正是笑意盈盈的老板娘,看上去年长我几岁,听说我是山东来的,脱口而出:“原来是老乡啊!”
我惊奇的问:“咱们怎么会是老乡?”
老板娘回答:“我爷爷是山东招远人啊,我们每年都回老家走亲戚。”
原来如此哦。
冬妮娅老板端详了一下我的块头,向我推荐了土豆泥和牛肉,满满的一大盘雪白的土豆泥上,盖着两块又大又厚的牛肉片,绵软的土豆泥搭配这很有劲道的鲜美牛肉,却是好吃的美味。
土豆泥言谈间,她的明显混血面孔的女儿们张罗客人时,一会儿说汉语,一会儿说俄语,也算是一道有趣的风景。
而行走在不长的街道上,遇到混血面孔的人们打听事情,也都是流利的东北话。
在小镇北边,额尔古纳河委婉的、缓缓的拐过来,河畔一大片草原,对岸则是俄罗斯的一个村庄,有废弃的铁船搁浅在岸边,看到有年轻人在上面玩耍。
边境骑马额尔古纳河中国这一侧有经营骑马的牧民,一位年轻人骄傲的指着自己的高大马匹说,这就是著名的三河马,成吉思汗就骑这种马。
抱着小熊,在河边策马跑了一会儿,拍了几张照片,又自己徒步到有士兵把守的中俄友谊桥边拍照。
中国一侧的兵站傍晚,中俄侧面,河边的戏台同时开张,打开音响互相喊话,姑娘、小伙们跳起欢快的舞蹈。大家正嗨到高兴,雷雨也过来凑热闹了,众人一哄而散。
额尔古纳河夜晚,在冬妮娅酒店,听雷赏雨,看闪电在额尔古纳河上炫耀曼妙身姿,与陌生的游客们聊天到深夜……
世界很大,再小的角落,也是我世界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