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研发费用破亿抢跑国产CART空白赛道药
TUhjnbcbe - 2022/12/10 21:37:00
白癜风怎么样治疗 http://pf.39.net/bdflx/131204/4302821.html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孙源于玉金北京报道

继11月3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首日破发后,药明巨诺-B(.HK)股价在11月4日继续跌落,截至11月4日收盘,跌4.55%,报价21港元,以盘中19.38港元创新低,较发售价23.8港元低逾18%。直到11月5日开盘,药明巨诺才开始出现反弹上涨势头,9:50报价22.3港元/股。

作为今年第10家在港交所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创新药公司,首次触电二级市场的药明巨诺似乎尚未吸引更多投资者,时至港交所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的第三年,业内人士认为,高前景的前沿生物仿制药的背后是高研发风险,港股投资者风格趋于冷静。

而决定药明巨诺能否打开市场填补亏损窟窿的第一步,便要看其主打候选产品CAR-T药物的命运走向。

研发费用破亿上市输血

药明巨诺是“药明系”的第三家上市公司,由药明康德(.SH,.HK)与美国巨诺(JunoTherapeutics)在年4月合资成立。专注于血液瘤和实体瘤的细胞免疫治疗的研发、转化及应用,主要聚焦CAR-T和TCR疗法的研发和生产。

药明巨诺至今仍无产品上市,研发成本高企。据其招股书披露,年度、年度及年上半年,药明巨诺的研发投入分别为.9万、1.36亿、.6万,投入逐年增加。再看其亏损状况,年、年以及年前6个月,公司分别亏损2.72亿元、6.33亿元以及6.5亿元。

从A轮融资到上市,药明巨诺不断通过外部资本为研发输血。本次赴港IPO,药明巨诺拟以23.80港元的发行价全球发售.2万新股,募集资金23亿港元(约3亿美元)用于核心产品relma-cel(瑞基仑赛注射液)的进一步临床研发工作和营销团队的搭建、其他在研产品的进展推进、新的潜在收购机会及营运资金等。

年,药明巨诺A轮获得美元融资,淡马锡、红杉资本中国和元明资本领投。今年6月,药明巨诺获得药明康德、红杉资本、淡马锡等老股东增持,完成1亿美元的B轮融资。除高领资本外,太平资产管理、橡树资本等知名机构均跻身基石投资者之列。

根据其招股书,药明巨诺已建立了靶点涵盖CD19、CD22、BCMA、WT1等,用于治疗多种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的7款全面且差异化的细胞免疫疗法产品。其中,JWCAR(relma-cel,瑞基仑赛注射液)是其主打候选产品,是一款靶向CD19的CAR-T疗法,拟开发用于治疗各类B细胞恶性肿瘤。年6月,relma-cel用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三线治疗的上市申请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受理,并于今年9月被纳入优先审评。

CAR-T,全称是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ell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款CAR-T药物上市,但研发赛道早已热闹起来,已有两款CAR-T产品完成了三期临床试验,进入等待上市审批阶段。除了药明巨诺的1类药瑞基仑赛注射液外,还有复星凯特的3类药益基利仑赛注射液。数据显示,全球CAR-T临床试验数量已高达余项,截至今年3月,中国已正式开展临床试验项,仅次于美国,共涉及CAR-T细胞治疗产品个。

CAR-T仿制药拼速度

据《华夏时报》记者从艾美达公共数据库获得的信息,截至10月30日,我国共有13款CAR-T药物进入1、2期临床研究阶段,共12家企业(包括合作企业),涉及南京传奇生物、合源生物(天津)、上海明聚生物、上海科技制药、北京妙艺医疗、南京驯鹿医疗、华道(上海)生物、上海细胞治疗集团、成都银河生物、北京马力喏生物、科济生物、深圳普瑞金生物,3期临床阶段暂时空白。

而在全球范围内,已获批上市的CAR-T产品有三款,均以CD19为靶点,分别是诺华(Novartis)的Kymriah,主要用于B细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疗,吉利德(Kite)的Yescarta和Tecartus,分别主要用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治疗。

不过,CAR-T的昂贵价格让大批患者望而却步,诺华Kymriah约需51万美元一疗程,吉利德的Yescarta费用大约40万美元一疗程。那么国内企业上市后应如何定价?市场竞争力在哪里拉开差距?

走在国内CAR-T梯队排头的药明巨诺无疑拥有先发优势,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药明巨诺的CAR-T产品如果能够顺利在国内上市且价格有竞争优势,估计销量会很快打开,初期定价不要太高,先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有利于前期的市场教育和医生教育。”他认为,仿制药研发的技术难度要比新药研发简单很多,关键在速度,上市早的企业如果有技术专利,还能享受5到10年的专利期。

随着国外前沿药企免疫治疗新药专利的陆续到期,国内一大波生物制药项目和企业兴起,前有PD-1/L1,今有CAR-T等各靶向治疗药物被一一仿制,然而,蓝海过后就是红海,按照史立臣的观点,如果CAR-T药物上市的企业超过5家,必将如同PD-1药品生产企业的命运,被纳入国家药品集采抢占市场份额,届时研发速度落后的企业就失去了竞争优势。

但能否在最后一公里持续领跑还是未知数,目前除了复星凯特的产品纳入优先审评外,传奇生物的产品获美国“突破性疗法认定”,后来者居上的可能性也在,“布局晚的企业如果资源整合能力强,获得了大量的原始研发数据,就可能在短期内完成临床试验。”史立臣表示,同时他认为,身为中美合资公司的药明巨诺因为更加熟悉美国新药上市评审规则及流程,在中美两地同步申请上市认证更加有优势,有潜力打开全球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与药明巨诺同样为高瓴资本投资,且同在港交所上市的嘉和生物及云顶新耀的新股价格表现也不尽人意,嘉和生物的涨势只持续了头两天即急转直下,截止11月4日收盘,嘉和生物为18.96港元/股,相比招股价24港元,毛亏5.04港元/股;上市17个交易日以来,云顶新耀股价呈滑梯趋势,从78.8港元/股跌至目前的59.05港元/股。

责任编辑:*兴利主编:寒丰

1
查看完整版本: 研发费用破亿抢跑国产CART空白赛道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