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江北新区成立7年来,正是通过*策引才、服务留才、创新育才等一系列举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截至年底,新区累计集聚诺奖获得者3名、中外院士86名,各类高层次人才超过名,留学回国人员超过人……
随着一批批人才大展身手,在江北新区,人才优势已逐步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竞争优势。
*策提档升级聚力招引人才
人才,一直被江北新区视为最宝贵的资源。近年来,新区着力构建金字塔尖到塔基的全方位人才*策体系。
年,江北新区坚持*管人才原则,聚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紧扣中央和省市重点人才计划,紧贴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打造“人才十策”品牌。
从年到年,江北新区“人才十策”不断提档升级,从1.0版到3.0版,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定制化”——
年,新区出台优化升级“人才十策2.0版”,发布首个产业人才*策《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策(试行)》及实施细则;年,“人才十策3.0版”聚焦自贸区建设。
此外,江北新区探索建立人才举荐制度,打造高层次人才直通车,聘请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型研发机构负责人、知名企业负责人等在内的21名专家,成立新区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形成了以专家举荐、企业举荐、市场化认定构成的综合性可量化评价体系,累计举荐的高层次人才已达人。
去年,南京市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江北新区继续优化升级,出台了《紫金山英才·江北计划十策》及实施细则,加大对各类高层次人才、产业亟需紧缺人才、海外和青年人才的引育力度,放大新区人才*策叠加创新效应,让新区“人才十策”始终焕发生机活力。
完善配套服务全力留住人才
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一直以来,江北新区致力于建立健全人才配套服务体系,让人才得以安居乐业。
年6月,“海智湾·江北”国际人才街区揭牌。“新区的人才公寓等便捷服务,让我更专注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南京楚航科技有限公司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彭猛说。
“海智湾·江北”国际人才街区主要由人才公寓、双创服务中心、孵化中心、生活配套等要素集成,为首次到访江北新区的海外人才提供咨询解答、生活过渡、就业对接、创业孵化等服务。
在江北新区,对于人才的全方位服务体现在各行各业,覆盖了方方面面。
中科超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现有核心人员余人,其中科技骨干80%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很多来自外地。去年5月,该公司提交了首批4名人才子女入学申请,在新区相关部门的协调下,4名人才子女最终顺利入学。解决了后顾之忧,该公司的多名人才举家搬迁来宁,在江北新区扎根。
事实上,包括为高端人才提供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定制服务;为企业拨付各类人才扶持资金;为海外人才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提供“一站式”联办服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构建了服务人才的最优生态。
厚植创新沃土倾力培育人才
让人才“落地生根”,让项目“开花结果”。江北新区通过厚植创新沃土,不断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实现了人才成长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今年4月,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这家年底创立的企业,5年来的飞速发展,与选择落户江北新区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是分不开的。
集萃药康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的发展壮大得益于人才的不断创新,而新区在鼓励创新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包括灵雀企业研发投入补贴、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等*策的出台,使公司科技成果获得了价值转化的通道。
集萃药康的发展历程,只是江北新区倾力培育人才企业的一个缩影。包括集成电路领域的超芯星半导体、中安半导体等企业;生物医药领域的世和基因、驯鹿医药等企业,都是在江北新区的精心培育下,从“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江北新区的人才集聚效应正不断放大——突出主导产业聚拢人才;突出服务平台聚合人才;突出金融资本吸纳人才,在江北新区,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还在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