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人口净增80万,年净增人口中三分之二是18岁到34岁的年轻人;年以来新增青年大学生超6万名;5年累计汇聚各类人才36.8万余名,高层次人才超过名,留学回国人才超名,国际化人才占比达1/3,其中诺奖得主2名……南京江北新区何以成为人才集聚新高地?
引才*策不断升级
南京驯鹿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女士在年申报入选了江北新区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计划,获得万元资金扶持。“年,公司引进了大量人才,公司的胡博士也通过入选省‘双创计划‘双创人才创新类,又获得50万元奖励,同时新引进的其他人才还获得了新区人才安居等*策支持。新区人才*策扶持力度很大,也使得我们公司快速发展。”张女士表示。年3月,该公司完成万美元B轮融资。
对于专业领域人才,江北新区持续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策(试行)》及实施细则出台。设立50亿元专项基金招揽、奖励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奖补。江北新区*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针对集成电路人才所做出的试验性*策扮演的是“导航”的角色,集成电路人才*策的试行情况将成为此后“两城一中心”中的“基因”和“金融”领域的人才*策起到一个导向和示范的作用。
从年制定出台《“创业江北”人才计划十策》及实施细则,构建覆盖从金字塔尖到塔基的全方位人才*策体系,到年,出台优化升级人才十策2.0版,发布首个产业人才*策《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策(试行)》及实施细则,探索建立新区人才举荐制度,打造高层次人才直通车。年,江北人才*策继续优化,推出*策3.0版《关于促进自贸区人才发展、优化升级“创业江北”人才计划十策实施办法》,聚焦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力度,加大柔性引才用才力度,赋予企业举荐认定人才权限,实施“人才金卡”定制服务等。
专家举荐便捷直通
“我是直接通过新区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专家举荐入选区级高层次人才的,首先向新区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申请,年5月提交申请,审核通过后,按照‘创业江北’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标准,9月我就收到50万奖补资金。同年9月上报南京市的人才*策,今年1月第一批50万的资金奖补就到账了。”贺小宏说到。贺小宏是南京北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CEO,也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此前在上海发展,因被新区的规划和*策吸引,年他便带领团队落地江北新区。除了公司入驻新区,他本人也住进新区的人才公寓内。年,他享受到了新区人才*策红利,包括择优改善子女教育资源等。
据悉,贺小宏的公司自身也有很多人才培养*策,与江北新区的人才*策交相呼应,形成有效的人才输送机制。制度与制度间的打通,新区用极大的包容,使得企业人才动能不断加持新区发展,目前已有年薪达50万的员工正在申报人才项目。
去年5月9日,江北新区人才协会成立,致力于通过搭建人才交流协作平台,组织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更好地集聚人才、服务人才、培养人才,目前也已有名成员在内。江北新区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也同步成立,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程和平、祝世宁和国家级人才、新型研发机构负责人等21人组成。
安居服务留住人才
“我是今年3月提交的人才购房证明申请,提供了企业营业执照、学历证书等资料,很快就收到了《江北新区人才购房证明》。”南京芯视界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博士类人才李成说,“我工作在研创园,因为博士身份有了购房机会,前段时间拿着证明去报名,然后公正摇号确认选房顺序,再选房认购,一切都很便捷,房子有了现在算是真正扎根江北啦。”
住房、医疗、教育是留住人才的抓手。年《南京市江北新区直管区人才安居办法(试行)》出炉,通过提供住房、补贴、*策等为高层次人才、高校毕业生、高校院所和企业人才、重大项目人才送出“安居大福利”,年又出台《南京市江北新区人才安居服务工作办法(试行)》,将购房服务对象放宽至新区主导产业F类人才,实施更加精准的人才安居服务。
海外引才无限诚意
人才的集聚效应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在广度上。今年,江北新区再次面向全球招聘“合伙人”。只要是具有合法资质的国际人才资源服务机构、海外人才组织、华侨华人社团、留学生组织等机构组织都有机会申报,推荐符合条件的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工作背景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在新区直管区(自贸区)范围内创新创业,就会按照每名人才5万元的标准给予机构组织奖励,每家机构组织每年最高奖励50万元。
打造国际化人才集聚高地,江北新区的着重点放在引进国际化人才上。今年4月,定制3.0版人才新*核心就在加大海外人才的引才力度。设立海外人才首访驿站,为海外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大海外留学生引进力度,将境外名校支持范围扩大到世界名校强,给予每人最高4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充分发挥自贸区和企业博站平台作用,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博士后人才,最高给予50万资助资金。江北新区面向海内外,表现出无限的诚意。
截至目前,新区先后在美国硅谷、英国牛津、剑桥、瑞典斯德哥尔摩等地建设海外创新中心和离岸孵化器,对接海外项目余个,引进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6位院士。而对于已经在新区工作的外国人,新区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服务窗口,出台外国人来华工作五项便利措施,支持国际化人才在新区创业就业。
拥有“两城一中心”产业规划,研创园、生物医药谷、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众多平台的支撑,不断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不断简化的人才办事流程,便捷的交通,优质的医疗和教育资源,江北新区正用“接地气”的做法努力打造人才宜居宜业生态环境。(江小北)